yoyo.fang」的全部文章

走在鋼絲繩上的創新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創新有時候不僅取決於付出多巨大的努力,還需要一些幸運之神的眷顧,在歷史上,化學家凱庫勒是在夢裡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湯瑪斯·愛迪生無意中從手上塗的油煙中發現了一種燈絲;設計出空調的發明家開利,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調節空氣的濕度;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忘記蓋上一個皮氏培養皿,而發現了青黴素,創新的偶然,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了商機,但同時也伴隨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對研發人員也許面對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埋頭苦幹,而對於企業家來說,則隨時有可能陷入財務危機,這就是從無到有的創新,一種走在鋼絲繩上的創新方式。

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的安進公司,36年前,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當時生物製藥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雖然伴隨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讓利用生物活體,生物基因來生產藥物成為可能,但這項技術還大量停留在學術論文和專業期刊中,它距離市場非常遙遠,這條通往市場的道路,沒有人知道要走多久才能看到希望。當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商機,那就是紅細胞生產素的人工合成。這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非常重要,但是其研發工作的繁雜程度遠遠超出研發人員的預期,尋找和分離這組基因就好像在汪洋大海的億萬魚群中找出一條有特定性格的小魚,專案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項目始終沒有進展。這個時候對於企業是一個痛苦的選擇,繼續還是中斷?專案確實差點被叫停。好在安進這次的項目在期限到來了最後一個月,這個幸運之神降臨到了他們的實驗室,產品歷經10年,投入到了市場。上市第一天收入就達2億美元。上市後的兩年時間收入超過5.8億美元,這種藥物的問世,為安進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和回報,在市場中存活下來。

這就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魅力,好似一場賭博。就如安進公司一樣,他們如果沒有搏一把,他們也許不會滋潤的在市場上存活,或是早早淹沒在大海的汪洋中。但是賭博有贏就有輸。「不是所有專案都像人工紅細胞生成素一樣幸運的,在生物製藥領域,大部分創新都沒能走出實驗室,如果要市場化,就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十天有九天都要面對失敗,這樣的創新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風險很大,必須要有耐心,也要有足夠的資源並且必須要有一個傑出的團隊,才能整合資源,最終推向市場」—安進公司高級副總裁大衛·裡斯這樣總結道。

現在很多國家,地區都希望建立類似矽谷這樣的孵化器,知道矽谷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嗎?因為在這裡,每一秒都有創新在發生,每一秒都會有舊的技術在這裡被取代。而進入矽谷第一件事不是知道什麼是成功,而是怎麼面對失敗。

雖然有這樣的高風險,但是從無到有的創新的企業,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創新人才。這也是小蝦米戰勝大鯨魚的勵志寫照和途徑。這樣的創新,讓傳統的龍頭企業還來不及反應,便被顛覆和取代。但我個人覺得從無到有和從1到N的創新各具優勢,還得看企業如何選擇,其實兩者之間並無矛盾,可以整合進行。

資料參考:央視大型創新節目《創新之路》

技術地圖對創新的關鍵影響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半導體晶片代工世界第一名的台積電TSMC公司5月26日公開表示將成為業界首家通過7納米制程技術認證的廠商,速度快過對手英特爾與三星。這也是幾十年來第一次台積電技術超越半導體霸主英特爾,在臺灣半導體產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那為什麼台積電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能超越英特爾?靠的就是明確的技術地圖來引導研發創新方向及最佳資源運用。再加上二年前組建500位研發的「夜鷹部隊」投入,終於超車成功,成為全球第一。這7納米先進制程技術可不是砸錢找人做研發就能成功,這是必須掌握整個技術發展的基本功,瞭解技術發展路線圖上的關鍵細節,研發團隊分工合作不斷的克服技術難關。

還記得去年iPhone 6S A9處理器電池續航力大戰,三星A9處理器不但在效能與電池續航力輸給台積電,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在網羅台積電前研發大將及其部屬下,關鍵制程技術源自於台積電並領先使用更先進的制程,但為何卻在實際使用的效能與良率輸給台積電?

http://www.aimniche.com/training.html

相較於台積電的晶片制程是按部就班由28nm > 20nm Planner > 16nm FinFET演進而來,三星則是由32nm>28nm Planner技術直接跳階到14nm FinFET技術。由於半導體FinFET技術與過去2D平面技術的經驗不同,FinFET無論在制程、設計、IP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各方面都必須經過克服眾多挑戰才能成熟。就結果論來看,三星似乎尚未能成熟駕馭FinFET這項新技術,尤其是良率與漏電控制上。兩家公司產品的效能的差異,以跑步來舉例,三星雖然速度優於台積電,但跑起來卻老是蛇行,最終還是輸給直行的台積電。三星從28nm技術想彎道超車到14nm,卻沒留意到技術發展的細節,這個就是典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結果,不斷更新的完整技術地圖能儘量避免這種遺憾發生。

在合適的創新策略及組織設計之後,接下來是設計創新流程,也就是去建構一套政策、程式與機制,以促進新組織的創新系統。有清楚的流程,才能管理從設計、衡量到獎勵創新的每個步驟,此時就需要技術地圖來導航。

技術地圖主要是架構一條由現在到未來的產品與技術發展「途徑」,具備導航、執行、說明、追蹤的功能,因此規劃上必須是動態的、能根據企業內外部的環境變化進行調整修改。而將企業的市場策略、滿足目標市場的產品、技術、研發計畫與相關資源整合在產品技術地圖中。此途徑將不同世代的產品由現在到未來做連結作業,使公司清楚瞭解及掌握未來幾年內較有利與重要發展的產品與技術,領先競爭者進行產品與技術的佈局,得以立於優勢的競爭地位。在歐美則有飛利浦、英特爾、穀歌、西門子、博世、Rockwell、通用汽車…等具規模的公司引進運用;臺灣大型上市公司也陸續的導入技術地圖,台積電就是一個典範代表。

以下列出技術地圖作業6大步驟,提供讀者參考:

1.定義主要運用領域

2.產品功能專案分析

3.產品功能屬性分析

4.技術變動歷程分析

5.完成技術地圖

6.認定關鍵技術缺口

企業可以藉由技術地圖與科技創新的組合,掌握技術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細節,進而重新定義產業,進一步提升整體營運績效與企業競爭力。

本文已刊登在北京經濟月刊,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從1到N是最快速創新方法!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美國著名風險投資人彼得·蒂爾在自己的新書《從0到1》中詮釋了創新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但是他同時提到,並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是這樣的飛躍。在創新模式中更多的是從1到N的創新。這是一種逐步改善,即集中在一步步地改善產品的一個過程。我認可這樣的一個觀點,千萬不要認為這樣做,太慢。相反的這是一種最快速的創新方式。

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完成現代化,躋身世界強國的國家。日本經濟的騰飛,選擇的就是一條跟隨、學習、不斷改進的創新路徑。那時的日本製造根本沒有影響力,索尼創辦人盛田昭夫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特地把日本製造,這幾個字印得很小,直到海關說這些字小得都看不見了,才被迫放大。」這足以看出當時日本製造業發展的囧境,因為「日本製造」四個字就意味著便宜。相信日本當初的創新困境,我們也有同樣的感觸,所以他們的成功之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因為當時日本的基礎研究能力相對薄弱,提供全新技術支援的能力也比較弱,一般都是以某個基本技術為基礎,經過各種改良和改善,像系統的改善,技術的改善,然後將東西做的更好。他們在改良方面相當的擅長,通過漸進提高的技術,非常有秩序的,結構性的系統性創新,成就了一個製造強國。創新本來就意味著改變!持續的,微小的改變也可能引發強大的創新;有時候只是對現有技術的重新整合,同樣能夠產生驚人的結果。看看日本走過的路,這是多麼快速和引人矚目的創新方式呀!

彼得·蒂爾解釋道「複雜的協調,實際上並沒有做什麼新的研發,沒有發明任何新的零部件,但你把他們結合起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比如我們看看iPhone,原始的iPhone所有零部件早已存在,但真正的創新就是,將它們重新組合,用一種正確的方式,於是就有了更好的智慧手機,最終成為了普通消費者手中的必備工具。」

從1到N的創新方式,不僅適用於製造業,對於服務業和互聯網行業,也是一種快速創新的思維模式。這裡我非常想談談Fackbook的成功。這個在2012年5月18日,成功于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以每股38美元上市,募集了184億美元,市值最高達到3000億美元的公司。

Fackbook這樣一個社交網路平臺並不是獨創,早在它之前,MySpace、MSN、AIM(AOL Instant Messenger)和Yahoo Messenger就有了。包括中國一直有模仿Fackbook的人人網、開心網。但是卻複製不了Fackbook的成就,為什麼呢?

有人覺得Fackbook的成功秘訣是發展大學生用戶市場,認為它是校內網,也有人認為Facebook的成功秘訣是真人社區,也有人覺得Facebook的成功秘訣是去中心化的社區形態,還有人覺得是它內部的Web小遊戲又或是後續發展的開放平臺。所以不同的人看Facebook,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實這些看法都對,但是又都不準確:Facebook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導致他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面向校園市場和實名註冊是他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採用去中心化的封閉式設計又能夠很好的隔離不同類型的用戶;在Facebook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開放平臺推動了他的騰飛,是Web小遊戲讓他的用戶群迅速的擴大。

所以Facebook不僅是從0到1,也是從1到N,短短幾年就快速佔領市場。它不斷在調整創新。即便是有那麼SNS網路平臺去模仿它,還是無法超越它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是創新讓產品具有活躍性、靈動性。如果僅是模仿外在,是根本無法獲取其精髓的。

集合式的創新者往往能非常快的取得一些市場份額,賈伯斯就是這樣的一位偉大的創新者。種種的例子便不再多說,只想把最快的、最有效的創新方式分享給你!

參考資料:央視大型創新節目創新之路

 

未來醫療行業的變革方向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醫療與健康行業已經迎來了巨大的科技創新與變革,這種發展趨勢也讓多方從中受益,包括患者、醫生、研究人員、醫療行業的學生和其他相關的消費者等。此類創新與變革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能夠時而不時地影響著我們所有人。

一、人造假體技術

人造假體是為了幫助身體殘疾的人群能適應生活。但是過去的假體材質比較重,對使用者來說無論是心裡還是身體都是一定負擔,心裡覺得需要人造假體來掩蓋身體的殘缺,但是假體給身體帶來的負重感又另使用者不願意接受人造假體。但是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我們意識到人造假體並不是為了僅僅為了遮擋,掩飾。我們可以把人造假體看作是使用者的骨骼服裝(exoskeleton suit),它意味著幾個深層次的含義:

1.實用性:包括假體的材料的選擇(重量和承受力的矛盾,材料和成本的矛盾)。

2.技術性:但完成實用性是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如何增強動作控制器的精密度以及重新打造自然直覺將最終能夠在假體與人腦之間產生即時的交流才是創新真正為未來醫療產生的變革性變化。匈牙利醫藥未來學家米斯科稱「相關企業面臨的真正挑戰將是如何設計能夠完全效仿手與腿的複雜動作的設備」。

3.感知性:對於身體殘缺的人來講,最難過的是無法通過觸覺來感受肢體對我們的幫助,人造皮膚的感應器的敏感度也能大大提高人們對人造假體的使用程度。這一些方面都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的,只有當技術和創新工具並行的幫助下,才能取得重大發展。

http://www.aimniche.com/training.html

二、定制化醫療服務

醫療本身一直都是在創新中發展,所以創新應該是醫療永恆的主題。伴隨的老齡化,時間的壓縮,如何縮短就醫時間,如果遠端管控和掌握病情,提供定制化醫療服務都是未來醫療開拓的方向。

創新幫助未來醫療行業的,不僅僅是提出行業的痛點,還要幫助解決問題。應用創新思維掌握對問題、經驗進行總結、歸納與提煉的技巧,以助培養遇事能舉一反三的能力,應用創新思維學會處理複雜問題,幫您從現象分析中發現關鍵的問題,確定關注焦點,確立優先順序,採取有效創新措施。比如建立醫療雲照護平臺,對看病或是醫療流程進行修剪增加等。

全球知名競爭力戰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新書「醫療革命」其實都是環繞「價值導向(value-based)」的觀念,觀念當然千真萬確,他的幾帖藥方,也是放諸四海皆准的;只是如何能把觀念化為實質具體的解決方案,除了法規政策需要修訂之外,再來就是透過醫療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來提高醫療品質、降低醫療成本,其中重要關鍵就是啟動醫療界人士的創新思維。俗話說得好:得先機者得天下。未來醫療行業的變革道路上離不開創新!

一只小牙刷的开发团队成“美国最伟大创客”,得了100万刀奖金和英特尔的支持!

2016-06-04 金错刀

20160606-A
文\金错刀频道 李洋(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美国有一档创业真人秀节目名字叫做《美国最伟大创造者》,是英特尔公司主办的,上个月刚刚决出了本季的冠军团队Grush,当场发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这个团队成立于2014年,有3个核心成员,产品发明者,一位牙医,一位游戏专家。

20160606-B

产品的发明者(上图右),也就是Grush团队的创始人名叫王勇竞,是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担任过兼职教授,还是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之前还在飞利浦纽约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

联合创始人Ethan Daniel Schur(图左),是团队里的游戏专家,在数字3D游戏行业里有一定的名气,是数字立体化3D技术、游戏领域内公认的专家。

Anubha Sacheti,一位漂亮的儿童牙科医生。

他们从1000多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一路披荆斩棘,在最终的决赛中战胜其它23个团队夺得冠军。除了获得100万美元奖金,还有来自英特尔公司在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支持。

20160606-C

然而他们的产品只是一只牙刷,给孩子用的小牙刷。

20160606-D 这是一只智能牙刷。发明者王勇竞博士之所以做这个牙刷,是因为他遇到了所有家长都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问题:让孩子刷牙比打针吃药还费劲。

20160606-E

尽管不是什么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但是Grush牙刷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家长都头大的问题:孩子不爱刷牙。让孩子自己刷牙他们肯定偷奸耍滑刷不彻底。

在Grush牙刷的内部,集成了多种芯片,以及运动处理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送器,通过蓝牙可以与手机相连。

20160606-1

连上手机后,安装Grush牙刷的app,就可以使用了。

Grush牙刷的重点可不是用手机遥控刷牙。Grush牙刷的app中,集成了几款很有创意的小游戏。

游戏是除了好吃的之外,最能吸引孩子的事物。

牙刷中集成的传感器,是用来玩游戏的。在游戏中,牙刷上的传感器用来定位牙刷和牙齿的位置。在刷牙时可以检测到牙刷与牙齿对应的位置。通过APP,儿童在刷牙时可以获得指导,在游戏过程中就把牙刷了。

20160606-F

这些小游戏很有趣味性比如把细菌做成了怪兽的形象,用根据app上的指示,用牙刷来打怪。怪兽出现的位置是按照刷牙先后顺序设定好的,消灭每个怪兽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根据最佳刷牙时长设定好的。

20160606-2 还有音乐游戏

20160606-3 给长颈鹿刷毛

 20160606-4

虽然这些小游戏在设计上略显粗糙,但是种类很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游戏。一边跟着app的专业指导刷牙,一边玩游戏打怪积分、赚金币。你说孩子愿不愿意刷?

这些游戏里的刷牙方法都是来自美国牙医协会的专业意见,app会收集了孩子的性别、年龄信息以及每次刷牙的数据。

孩子每天刷牙认真不认真,家长一目了然。

20160606-G

家长也可以把孩子们每天刷牙的数据上传到Grush的云端,等到带孩子去做牙科检查的时候可以给医生做参考。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安全,Grush的应用要求家长为孩子匿名注册,不用孩子照片做账户的头像。

2017年,Grush团队将带着他们的智能牙刷走上CES消费电子展的舞台。

有人说,这玩意儿会让孩子迷恋上玩手机游戏。其实,说句公道话,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不玩手机游戏,除非家长在孩子面前从来不玩手机。能有几个家长做得到呢?

这个智能牙刷虽然是在用游戏引导孩子,但游戏本身也都是些简单正面的游戏。希望孩子们都健康成长!

 

互聯網女皇告訴你2016年互聯網的5大趨勢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瑪麗·米克爾,著名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
1998年被巴倫週刊評為"網路女皇"後,逐漸被人們熟知。

2016年6月2日,《福布斯》雜誌網路版報導,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週三發佈了2016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此份報告共包含213張幻燈片,堪稱資料「金礦」,涵蓋了各個領域的資料,從各個國家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到美國互聯網廣告增長。

作為矽谷知名風投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的普通合夥人。米克爾在報告中指出的2016年互聯網的5大趨勢,確實給了我們思考的方向。

1.全球互聯網增長放緩。
由於發達國家很大比重的用戶目前已經接入互聯網,所以在全球獲取新互聯網用戶的難度進一步增大。而在欠發達國家,獲取互聯網用戶是一件更具挑戰性的事情,因為和他們的收入相比,智慧機的成本太高。
如何利用創新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使用者體驗,增進互聯網增長速度,是智慧手機公司可以思考的方向。在現實環境中,我們不斷遇到各種矛盾,只有找到最優解,才能打破互聯網增長緩慢的局勢。

AIM-TRIZ創新工具,推薦指數★★★★★

2.“容易的”經濟增長宣告結束。
過去幾年,5大增長引擎動力下降:如互聯網接入增長放緩;新興國家GDP增長放緩;政府債務增長;利率大跌;全球人口老齡化現象加重。「容易的」經濟增長宣告結束。但是經濟增長的放緩也為企業創造了機遇,後者借此提高效率、增加工作崗位、降低價格並進行創新。
AIM-綠色創新,推薦指數★★★★

3.圖片時代的來臨。
圖片正變得愈發重要,使用量不斷增長。相比之下,文本,特別是文本搜索的使用量正在下降。米克爾表示,未來5年內,至少50%的搜索將來自圖片或語音搜索。圖片的興起與智慧機有很大關係,用戶正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機講故事、分享、聊天以及進行創意表達。
而在我印象中,比如我圖網,百度圖庫等,細分越來越全面。在快速資訊發展的視覺體驗的要求會逐漸上升。

4.語音輸入的興起。
米克爾表示,語音應該會成為最高效的計算輸入形式,主要因為它不需要動手,也不需要看。語音適合在生活中隨時使用,例如,人類每分鐘可以說150個字,但是每分鐘只能打40個字。隨著電腦能夠通過使用者提問的上一個問題以及用戶的位置理解語境,媒介的對話屬性適合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體驗。

儘管許多語音辨識應用現在的表現還令人失望,但是米克爾稱,當語音辨識的準確率達到99%時,人們將從現在的「勉強」使用語音工具轉為「一直」使用它。從蘋果推出的小娜語音系統,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語音辨識已經越趨完善了。
AIM-物聯網創新,推薦指數★★★★★

5.消息應用成為新移動主屏。
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息應用可能將最終取代移動設備上的主螢幕。2016年,全球用戶使用最多的應用是Facebook、WhatsApp以及Chrome。消息應用最初只是簡單的社交互動,目前正逐漸增加表現方式,未來將包含越來越多與商業有關的互動。

資料來源:中國好案例

用十招打造你的創新力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有學者專家調查從1990到2011年以來全球的480項重大科技創新,運用重組式創新方法就占 65%。也就是說真正有價值的突破性創新,大多是把某個產業中行之已久的構想和概念,移植到另一個不同的產業。舉愛迪生及愛因斯坦這兩位創新大師所說的話來驗證一下:

20160607-2

愛迪生說:他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正因為他懂得巧妙重組現有的各項技能,創造性價比更強的創新發明。

20160607-3

愛因斯坦說:「重組」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所謂「發明家」,就是因為他們善於「連結」。

20160607-1

創新不是天生的,可以後天通過對規律的思考,對事物的判斷,不斷地演練形成的。培養創新的方法舉不勝舉,關鍵在於實用。我總結十個簡單快速的重組式創新工具激發你的創新力,讓你在創新設計新產品或新服務時大放異彩!借此幫助你更好的理解並啟發你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事物、體會生活和工作,養成善於思考和創新的習慣。

1.有沒有:向「沒有」借東西(需要創新的物件上沒有什麼東西?)

2.加一加:能在這個東西上添加些什麼(加大、加長、加高、加寬)

3.減一減:省略不必要的(減少、減短、減窄、減輕、減薄、縮小)

4.擴一擴:功能、用途、使用領域(放大、擴展)

5.變一變:方式、手段、程式等(改變原有事物的形狀、尺寸、顏色、滋味、濃度、密度、順序、場合、時間、物件、方式、音響等)

6.聯一聯:把某個東西或事物連結一下,看看有什麼不一樣(車展中汽車與美女)

7.學一學:就是借鑒、整合(學習模仿別的物品的原理、形狀、結構、顏色、性能、規格、方法等)

8.代一代:看看用別的工具、方法、材料能不能代替

9.搬一搬:就是移動、轉做他用或是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動一下,產生一種新的物品

10.反一反:將上下順序倒過來,說不定更好(就是將某一事物的形態、性質、功能,以及正反、裡外、前後、左右、上下、橫豎等加以顛倒,從而產生新的事物)

舉上述兩個創新工具案例說明如何應用:

  • 減一減較經典的案例要屬常年盈利的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他們把空姐減少一些,這樣的話,飛機票價格就降下來了。因為美國人工費用那麼高。然後不提供飯食,既空出兩個位置,又降低了成本。其實航空食品非常貴,因為要保鮮,另外包括加熱的設備這些都需要採購的,完了之後還有打掃衛生,整個成本也是比較高的。然後維修的費用非常低,因為所有的飛機都是737。飛機工程師的費用也很高,全部採用737以後,保證了財務成本也很低。所以從經濟學的經營曲線來看,勞工的效率非常高。本來50架飛機,只要存一定的備件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各方面的成本就降低,規模也上來了。現在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美國泛美航空公司都做不過它。

20160607-4

  • 反一反將電扇的吹氣原理顛倒一下,從吹氣變成吸氣就可以發明出吸塵器和抽風機了。

20160607-5

創意是創造生意的源泉是否具備創新精神樂於用各種方法思考才能練就創新金身無敵神腦

是真的嗎?創新取決於「提問」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詹長霖

是真的嗎?創新,竟然是從提問開始,或者換句話說是整理問題的邏輯關係 ,並且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

一家公司的商業定位,基本可以概括為:We provide(What)to(Whom)with the benefit of(What)comparing to(Which competitor)because (Why)。所有成功的公司,都可以很簡潔地用這個套路描述清楚。

 

或者你可以試試填入你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看看自己會不會突然卡住,無從下手。有時我們往往拍著胸脯的說「我非常清楚工作中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覺得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無非就是成本、技術、時間上的問題,並且當你填充上面的文字發現有困難時,那說明你可能並沒有真正的做到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根因分析,即找到核心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際案例來看到有邏輯地去提問,並且能準確地商業定位有多麼的重要!比方說,無創產篩是醫療產檢中想替代傳統羊水穿刺的一個技術手段。但是過去一些年間,它的市場一直打不開。我們可以假定它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我們可以暫時忽略它的技術問題。如果是你,你覺得應該如何填寫上面一段話呢?

20160530-1

當無創產篩 PK 傳統羊水穿刺

下方是最早市場的定位(你可以看看你的填寫是否一樣):

We provide 一種在孕婦外周血檢測胎兒DNA方法) to (高齡孕婦) with the benefit of 減少穿刺失敗的風險) comparing to (傳統的羊水穿刺) because bla bla…)。

這段話,可以看出無創產篩是想要替代傳統羊水穿刺的,因為這是一個存量市場,這也是無創產篩能夠在一開始市場快速擴大的原因。然而這是一種持續性創新而非顛覆性創新,當其試圖取代羊水穿刺時引起了爭議,這一benefit在醫生群體中沒有被廣泛認可。醫生並不認同羊穿應該被捨棄,羊水穿刺的失敗風險其實非常低,檢測得到的資訊也更多更準確,而且在醫療領域,要取代一種現行診斷標準,本身還必須能夠在法規上具備等同地位。在2012年前後婦產科學術界展開了多次討論,最後被婦產醫學專家共識定位為「一種近似于診斷的高精准度篩查」技術。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新技術和傳統路線的一種妥協。那麼我們換一種思路呢?

We provide(一種在外周血早期檢測唐氏綜合症的方法)to(高齡孕婦)with the benefit of (更早得到胎兒唐氏風險的精確判斷)comparing to(羊水穿刺的第16周)because(bla bla…)

這一新的定位,使得NIPT(無創產檢基因檢測)在孕婦的整個篩查流程中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個新的市場,其benefit得到了醫生和孕婦的認可,羊水穿刺也成為與之相連的後續方案,二者和諧共存。

 

當無創產檢中的NGS二代測序技術 PK傳統的血清學篩查

未來中國的孕婦人數的自然增長速度將比不上流產人數和不孕不育人數的增長。而唐氏篩查的醫療流程最大的體量是早中孕期唐氏篩查,但檢出率只有60-70%,因此現在很多人傾向于未來去替代這個血清學一線篩查的市場。

這時,你可能會將無創產篩定位成:We provide (一種精准的早期檢測唐氏綜合症的方法)to(高齡孕婦)with the benefit of (更高的檢出率和準確率)comparing to(血清學唐氏篩查)becausebla bla…)。

這一定位乍一看上去不錯。但是,任何篩查手段的首要屬性都是「成本」和「簡單」,並非「準確」。而這卻是目前無創產檢中的NGS(二代測序技術)本身的相對弱項。中國幅員廣闊且地區發展不平衡,“低水準、廣覆蓋”一直都是適合國情的醫療衛生原則。在大部分地區NGS作為篩查還是受制于成本偏高,技術依賴性強,以及標本遠距離寄送帶來的品質和管理成本上升。著名的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提到「當技術對於患者而言不可及時,技術就沒有價值。」雖然作為NGS相對簡單的技術應用,無創產篩成本其實已經接近了發達省市可以買單的篩查價格,但是距離一兩百塊的傳統篩查成本仍然略顯勉強。而操作的複雜性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即便有一天替代血清學篩查,也很容易被新的更簡便篩查方法所顛覆,比如說有人想開發的新的濾紙幹血片法或是新的POCT技術(更加滿足「成本」和「簡單」的屬性)。因此,NGS用於無創產篩由於不具備完美定位,用於一線篩查不大現實,只能作為一種選擇性的篩查策略,其未來市場成長空間帶有不確定性。所以這樣定位也許不能獲得成功,所以是不是有更好的定位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20160602-2

正因為定位對創新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將創新診斷和問題定義階段放在創新課程Gennovation™的第一步。有時創新不能單靠技術或投入大量資金,而是看清核心的問題和理清頭緒。創新需要方向,需要邏輯,需要方法。提問要是錯了,後面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資料來源:貝殼社,醫療創新

 

延伸課程:解碼工業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創新解碼體驗工作坊

http://vip.asia-learning.com/aim/course/courseintro/92501/d/1

http://vip.asia-learning.com/aim/course/courseintro/84500/d/1

你不知道嗎?原來日本的創新方向已經發生轉變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詹長霖

湯森路透評選出的《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裡,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壓美國的35家。儘管在媒體上看到報導說日本現在處於經濟衰退、創新能力喪失的階段。但在我們唱衰日本的時候,他們卻在為「為未來投資」。


因為日本的創新方向已經發生轉變,我們可以看到的轉變有:
(1)日本電子企業在大眾市場衰退了。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裡的話語權卻在提升。

(2)日本企業正從B2C領域,逐漸向B2B領域擴展、轉型。松下從家電DNA,擴展至汽車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今後,夏普將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慧住宅、汽車、食品、水、空氣安全領域和教育產業;索尼復興電子業務的計畫遭遇挫折,電子領域今後將強化手機攝像頭等核心部件。

(3)如今,日本機器人產業已從工業機器人,向服務機器人擴展,以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同時,積極擴張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把握製造業升級的機會。

所以當我們歡欣雀躍著我國GDP上升時,你會發現其實經濟實力的比拼從來不靠GDP。而是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前幾年,小米手機如同一隻黑馬橫空出世,我們也對其商業模式做過分析,我們不得不說,它的成功帶著很多創新的閃光點,尤其是在其饑餓行銷和用戶參與度上,但另一方面它有著令業界一直詬病的技術研發軟肋。和華為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風格上的差異。為什麼大家覺得華為值得尊重?在公司高速發展的過程中 ,我們都在忙著搶市場,盡可能的多地獲得訂單,但是有哪一家企業能堅持28年只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專注於品質把控呢?華為的成功,我們也可以看到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的力量。

《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上中國企業零入圍的現狀也讓我們看到除了技術方面問題外,很大一部分還是和國家重視的側重點相關。這些年,全球都在貨幣放水,也就是用債務刺激經濟。但拿日本和中國來對比:日本放出的水流進了產業整合、重組、創新、研發環節;中國的放水流進的是地產、基建和城市化。簡單總結:日本的債務附著的資產是「技術產能」,中國的債務附著的是「土地產能」。 這些年來,無論在地產基建方面,還是產業發展方面,中國都在想通過投資的大躍進實現「跨越式升級」。這些投資,有多少真正流入了創新研發環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創新需要時間的積累,創新不是簡單的創意,也許針對某個產品,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創意點可以讓產品獲得大家認可。但是一個頂尖優秀的創新型企業不是單靠操弄商業模式就可以形成的,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設計必佔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