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嗎?原來日本的創新方向已經發生轉變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詹長霖

湯森路透評選出的《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裡,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壓美國的35家。儘管在媒體上看到報導說日本現在處於經濟衰退、創新能力喪失的階段。但在我們唱衰日本的時候,他們卻在為「為未來投資」。


因為日本的創新方向已經發生轉變,我們可以看到的轉變有:
(1)日本電子企業在大眾市場衰退了。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裡的話語權卻在提升。

(2)日本企業正從B2C領域,逐漸向B2B領域擴展、轉型。松下從家電DNA,擴展至汽車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今後,夏普將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慧住宅、汽車、食品、水、空氣安全領域和教育產業;索尼復興電子業務的計畫遭遇挫折,電子領域今後將強化手機攝像頭等核心部件。

(3)如今,日本機器人產業已從工業機器人,向服務機器人擴展,以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同時,積極擴張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把握製造業升級的機會。

所以當我們歡欣雀躍著我國GDP上升時,你會發現其實經濟實力的比拼從來不靠GDP。而是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前幾年,小米手機如同一隻黑馬橫空出世,我們也對其商業模式做過分析,我們不得不說,它的成功帶著很多創新的閃光點,尤其是在其饑餓行銷和用戶參與度上,但另一方面它有著令業界一直詬病的技術研發軟肋。和華為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風格上的差異。為什麼大家覺得華為值得尊重?在公司高速發展的過程中 ,我們都在忙著搶市場,盡可能的多地獲得訂單,但是有哪一家企業能堅持28年只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專注於品質把控呢?華為的成功,我們也可以看到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的力量。

《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上中國企業零入圍的現狀也讓我們看到除了技術方面問題外,很大一部分還是和國家重視的側重點相關。這些年,全球都在貨幣放水,也就是用債務刺激經濟。但拿日本和中國來對比:日本放出的水流進了產業整合、重組、創新、研發環節;中國的放水流進的是地產、基建和城市化。簡單總結:日本的債務附著的資產是「技術產能」,中國的債務附著的是「土地產能」。 這些年來,無論在地產基建方面,還是產業發展方面,中國都在想通過投資的大躍進實現「跨越式升級」。這些投資,有多少真正流入了創新研發環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創新需要時間的積累,創新不是簡單的創意,也許針對某個產品,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創意點可以讓產品獲得大家認可。但是一個頂尖優秀的創新型企業不是單靠操弄商業模式就可以形成的,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設計必佔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