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TRIZ理論以其理論優勢和實用價值吸引了國際上眾多國家和企業的青睞,他們不斷進行拓展研究和實踐,大大充實了TRIZ理論及以TRIZ理論為核心的一系列方法體系。現在的TRIZ理論早已增加了更多的原理和實例,形成了新TRIZ理論。不過我國非技術領域的TRIZ理論開發與應用還相對落後。為促進TRIZ理論的全面開發與應用,以專案管理為例,分析 TRIZ理論在管理領域的應用,或許能更為直觀。
在應用TRIZ之前的傳統的專案管理會有著什麼問題呢?
首先,權責不一致。這在組織結構設計中是基本原則,但大多數管理者很難做到放權,不知道如何監管從而造成些管理上權責不相匹配。
其次,注重管而非激勵。許多管理者沒有真正領悟到管理的精髓,常常以權壓人,多數企業中存在著過多的規章制度,管理工作沒有真正做到人性化。
再次,缺乏敏捷性。市場競爭激烈,未知因素增多,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國內規模比較龐大的企業特別是管理能力欠佳的集團組織難以對市場形勢做出敏捷的反應。
最後,效率較低,管理不規範。當前我國許多領域的專案管理存在著效率低,管理不規範和過度隨意化,許多決策往往都是未經討論驗證的決定。
那麼TRIZ在專案管理過程中的可以如何運用呢?
運用一: 定義問題。認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前提。在定義問題階段管理者應該對問題進行清楚地辨認和透徹的分析。
專案管理有 9個基本要素(4個基礎:成本、品質、範圍、時間,3個支撐:資源、溝通、採購,風險及整合),而這 9個要素之中又有若下關鍵要素,各要素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此定義問題為運用TRIZ理論解決實際矛盾奠定了基礎。
運用二:轉化問題。找准問題之後,需要利用TRIZ所提供的轉化方法將其轉化成TRIZ方法可以處理的標準TRIZ問題。
具體問題轉化成標準TRIZ問題的過程主要就是尋找衝突的過程。這一階段需要運用的 TRIZ的矛盾矩陣、科學知識庫和標準解法等。專案管理中的專案範圍、專案時間和專案成本的相互制約關係,項目的品質則是受這個因素的平衡關係所決定的。考慮到專案管理過程中有人參與的管理創新特性以及非結構化特性,確定衝突為包含了主觀矛盾的管理衝突。這個過程主要是找准衝突的特點,為解決問題所需用的 TRIZ分析工具和原則提供依據。
運用三:解決問題。問題轉化完成之後就需要運用發明原理,科學效應以及76種標準解等TRIZ解題工具來進行解決。運用TRIZ理論4O條發明原理中的動態原則來解決專案管理中因時間、品質、成本三個關鍵要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效率低下,管理不規範以及缺乏靈敏性等問題。
運用四:時間管理與動態原則。專案管理長期處在動態的、持續變化的環境下,在不同的專案參加單位中,專案管理活動中的工序分佈,由於受到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專案進度也相應地受到動態的影響。因此,需要依據動態原則,使專案管理的各個子系統進行資訊有效交流,為專案管理方在各個方面進行有效溝通。
運用五:品質管制與動態原則。品質管制是專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依據動態原則進行專案的品質管制,需要將以往的流程式的品質控制變為模組式的品質管制。
具體步驟是:把專案管理中的某項工作或者子目標以工作合同的方式進行安排,每個合同都是一個獨立的模組。每個子專案根據動態原則,結合子專案的實際情況,採用適合自身的品質控制模式進行專案品質管制,專案總負責人只需在及時掌握各個子模組品質管制的情況,協調各個子模組之間的關係,而不需要介入每個模組的具體品質管制過程。
運用六:成本管理與動態原則。在動態的環境下,考慮專案管理通常細分為子模組,因此專案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現為對各個工作子模組的成本管理。原有系統的、縱向的成本管理相應的需要調整為動態的、橫向的成本管理,使專案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運用七:改進與控制。利用 TRIZ理論中標準問題的解決方法之後,還需要再進行一次的轉換,使得標準解轉換成為具體的解決辦法。然後對其進行成本、效率、市場、可行性等方面的評估,如果還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要求則需進行改進或者將遺留問題再次進行轉換求標準解。經評估之後可以實施的方法還應該注意對實施過程的控制,以保證所實施的方案沒有在執行過程中偏離中心而一直沿著預期的方向進行。
雖然TRIZ理論是基於工程技術專利而提取出來的,其大部分的發明原理和標準解也都是針對工程技術所提出的,但是其基本思想和分析工具在管理領域也有著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隨著TRIZ理論的不斷完善,有著非結構化特點的專案管理將可以和之相結合,希望可以將TRIZ理論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管理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