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進行全台唯一的越洋直播演講,吸引眾多企業領袖與學者前來聆聽。/林瑋德 攝
企業落實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ESG,已是近年台灣企業與政府努力的方向。《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為慶祝原文版創刊一百週年,特別邀請近日才剛出版ESG領域重磅著作《目的與獲利》(Purpose & Profit)的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越洋直播演講:「目的與獲利 變動中的競爭格局」。現場250席座無虛席,與會者多為台灣各企業董總級高階主管。這場活動由新北市政府、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與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等,共同支持響應。以下為塞拉分教授的演講精彩摘要:
為什麼要談「目的與獲利」?在很多情況下,這兩者可以協同共存,能做到共存,即可產生巨大效益。很多人說目的「與」獲利,而我會說目的「加」獲利,因為兩者兼容是非常重要的。
不少人問,ESG表現好是否真的對企業獲利有幫助?我們可以觀察,當企業能將ESG連結發展策略,將會比他的競爭對手有更高的市場估值。若你可以將ESG結合策略,不僅降低風險,也為公司帶來成長機會。
有些人會以為這很簡單,只要編寫永續報告書、招聘幾個人成立永續部門。這是誤解。這是一項具挑戰的轉型工程,仰賴卓越的治理。
創造價值六原型
透過ESG創造價值,我提出六個原型框架;可以從兩個軸線來解釋。直線的Y軸是創造價值的潛力,橫線的X軸是執行風險。六個原型呈階梯狀,依序從左下方往右上延伸。
第一項原型是「辨識價值」(Recognizing Value)。這通常發生在企業自認對ESG投入並沒有反映在市場估值時,必須透過溝通讓內部了解價值所在。
第二項很常見,就是「營運效率提升」(Operational Efficiency)。比如陶氏化學,透過投資10億美元改善營運效能,在五年內大幅減少勞工傷害、節能節水、減廢等,換算等於得到50億美元的回報。
第三項是「發展替代產品」(Substitute Products),就是思考整體價值鏈,是否可使用循環回收的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許多電子、化學、與材料公司都正在發展友善環境的替代材料。
再往上則是「發展單一特定產品」(Pure Play Aligned),比方電動車製造商,正在打造一個不同於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產品,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並完全顛覆市場。
第五項是「商業模式轉型」(Business Transformation),與前一個階段不同的是,這階段跳脫既定價值鏈,試圖以新產品滿足新的消費趨勢。一個成熟組織要做到商業模式轉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組織內勢必會遇到新舊業務如何管理與資源配置的難題。例如一家石油公司試圖轉型為再生能源公司。
最後一項,「創造新市場」(New Market),這最難,但所能締造的價值也最具爆發力。想像一家人工智慧軟體公司,如果能開發出智慧化分離並回收廢棄物的技術,或是協助高齡勞動者提高工作效能、有助勞動力重返市場,這些都將釋放出全新的市場。
建立思維五策略
我們又該如何管理風險與機會?我歸納出五個關鍵。
首先要有整體策略思維;第二是領導者的承諾;第三要以企業目的凝聚整個組織;第四是採用去中心化決策模式,讓員工共同參與創新,展現群體能量;第五則是要用影響力會計,進行可信賴的溝通。
什麼是「ESG策略思維」?當愈來愈多企業將ESG視為一種從事商業的標準,愈來愈多企業會學習同業、模仿其他人的實踐方案。然而,這無法成為你的競爭優勢。我向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學到的一件事:策略,是關乎你獨特的、有競爭力的定位,是讓你與眾不同的東西。
建立ESG策略,需要考量兩種維度。第一個是聚焦。你必須了解在所處的特定行業、特定價值鏈、地理位置,和組織,存在哪些重大的永續發展議題?擁有獨特性和專注策略,才能成為ESG領導者。我研究過巴西企業Natura,其內部開發一套決策流程用來決定該做哪些最重要的事。
第二個關鍵要素是領導者的承諾。領導者必須承擔風險,堅持將永續發展議題納入各項商業決策,包含採購、資本預算、研發、行銷、人力資本等。若組織員工能感受到領導者的承諾,將有可能激發創新,促使員工積極採取行動。
落實ESG三階段
而落實ESG三階段:第一是合規,也就是遵守法規,這只是起步。接下來是提升營運效率。只有少數組織可以達到第三階段,即透過實踐ESG,達到成長創新。
要達到第三階段,非員工集體參與不可。為什麼?因為多數創新來自組織的第一線。亞馬遜(Amazon)就透過七千名第一線物流人員,提出許多改進包裝的新想法。意即成長創新,必需讓每位員工都是ESG大使。
至於企業該聚焦著重E、S、G的哪個項目,這與行業別有關。若是科技公司,社會面向(S)的人力資本很重要;對能源公司,環境面向(E)的議題影響程度較大。再加上不同組織所追求的獨特商業策略,及所處地理環境與行業別,各種因素都必須考量。
我相當佩服台灣半導體產業締造的生態系統與競爭力,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功故事。若對半導體企業分享一些想法,可從自身公司角度出發,思考這個行業最重要的3、4個關鍵問題是什麼?我想到的是關於半導體材料的回收,及如何做到生命週期管理。
若問到未來5到10年最重要的ESG議題,我會說是氣候變遷。許多人認為這是風險,而我傾向認為這是創新的重要驅動力。我們需要大量創新來降低全球碳排放,對能源系統、運輸系統、農業系統等進行徹底的反思。
文章來源:哈佛商業評論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