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生态环境的沃土–组织变革

202203021-1_1200X675

Shutterstock.com

企业数位转型是必走之路,组织创新是必要手段。而创新之难以实现,组织僵化即其中主因之一。许士军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的虚拟组织,利用网路和数位技术建构一种「穿越空间、时间及组织架构」(reaching across space, time and organization with technology)的人类合作型态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当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我们所谓的管理,不过就是让人们的工作窒碍难行罢了。」长期以来,组织僵化是每个寄望长期发展的企业都会面临的关卡,但随着虚拟科技的成熟,我们是否已经得到最佳解方?

网路和数位技术发展到今天,可能应用的领域和所能达成的作用,可说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但就其中在管理上的应用而言,诸如大数据、AI、物联网、云端以及区块链等等,也都可找到适当的用途。但是其中对组织和结构层次上产生最大且最直接影响的,恐怕在于平台和虚拟组织两项应用上。

虚拟组织赋予创新特别的生命力

其中特别是虚拟组织,使一机构借由这一改变,得以摆脱因规模成长而僵化的铁律,给予创新特别的生命力。这是本文所企图加以说明的。

不过,在进入主题之前,必须说明的,有两点。其一,本文中所讨论的虚拟组织,并非近来风行的「元宇宙」(metaverse),因此组织成员皆为真实之个人,而非「虚拟化身」(avatar)。基本上,只是利用网路及相关的数位技术,使个人脱离原有僵化的结构,得以发挥经营模式中所期待的弹性连接。其次,这两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之举世普遍爆发,为了防疫,各国纷纷推动减少实体接触,更增加对于网路电子媒体的利用,对于虚拟组织之发展,又产生一种推动力量,和方向上之引导作用,这是之前意想不到的。

层级及部门式组织结构是无奈的选择

话说自古以来,在没有进入数位时代之前,人们在人、事、物之间谋求合作,但由于实体世界的种种阻碍,不得不借助于层级结构及部门组织结构,使其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组织型态。有关这方面的发展及变化,多年来已有极丰富之探讨,不待赘述。

然而,非常不幸地,这种组织型态却和企业生存发展,尤其创新,背道而驰。具体说来,企业所面临的最基本任务,一方面是如何配合和满足五花八门而随时改变的顾客需要,也就是所谓「客制化」(customization)的挑战;另一方面,又必须自外界发掘和取得最配合的资源条件加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完全解方」(total solution)。能在这两层次的连结做到理想的对应组织,应该是「精准、适时、弹性、开放而无摩擦力」的。

然而,在传统的层级组织和标准化的作业系统下,上述理想是万万做不到的。即使日后采取事业部组织或流程改造各种努力,基本上仍由于连接技术上之贫乏以及成本的递增等因素,所能为力者极其有限。

尤其,这种传统组织僵化窘态,随着外界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竞争的剧烈化,愈加暴露。如管理大师盖瑞.哈默尔(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2月号的一篇文章〈海尔,打破层级七大惊奇〉(The End of Bureaucracy)中所指出,层级组织削弱了人们积极主动的行为,抑制了人们对于风险的承担,也摧毁了创意的启发。凡此种种缺点,对人类的成就能力,构成了沉重的限制,他称之为有如癌症一样的「组织病」。

 

这也无怪乎当代组织大师罗素.艾可夫(Russell L. Ackoff)在他的《交响乐组织》(Re-Creating the Corporation,1998)一书中曾引用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说过的话:「我们所谓的管理,不过就是让人们的工作窒碍难行罢了。」尤其重要者,人们发现,创新之难以实现,组织僵化即其中主因之一。

穿越时空及框架的理想组织

解决之道,早在25年前,已有洁西卡.利普南克和杰佛瑞.史坦普斯(Jessica Lipnack & Jeffrey Stamps)两位学者在合著的《虚拟团队》(Virtual Team,1997)一书中,即已建议,利用网路和数位技术建构一种「穿越空间、时间及组织架构」(reaching across space, time and organization with technology)的人类合作型态。在这种组织中,工作者不必同时、同地即能合作,而且他们也不必是全职工作者。这种组织,能够随任务而形成,也可因任务完成而解散。

但是,这种理想,要等到近年来网路与资通技术的飞跃进展,才得以实现,有效运作。经营者,在这网路世界,也就是一般所称「cyberspace」的虚拟活动空间中,创造一种「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跳脱实体世界中所依赖的「强连接」而达到「随连接」的境界。

「随连接」在企业经营上之应用是多层次的。呼应前文中所描述的企业基本任务,首先是应用在与外界市场或客户的关系上,属于策略性的任务层次;其次为配合任务建构一种「虚拟组织」,跳脱时空及物理限制,不受规模与递增成本的束缚,以支持创新的经营模式,让想像力得以实现,这是属于执行层次。

这种虚拟组织之有效连接,不必受到传统组织中条条框框的限制,以去中心化以及自下而上的运作特性,对于组织和管理另辟蹊径进入一个不同的天地,使原有的层级结构和部门化单位的桎梏,云消雾散。

数位系统下的组织运作

具体言之,将许多原有属于实体活动和运作,化为相关数位数据或资讯,将机械系统转变为数位系统,依照数位技术的作业程序或标准运作。此时所利用的工具,乃是物联网、资料库、演算法、大数据以及AI之类。这种运作有人描述为:云端服务提供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的核心,平台做为交易互动的舞台。

更具体地说,原来在传统组织内,藉以动员人们的努力与整合,有赖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激励诱因、人事调派、绩效评估这些行政性活动,而如今在虚拟组织中,透过开放性的平台型态,转变为创业者的运作方式。一方面,这种虚拟组织保持其功能完整但规模微小,甚至只以一人;另一方面,种种行政性活动,可透过云端服务提供,凡此使创业更加灵活。

解决规模与创业的矛盾命题

显然地,这种虚拟组织,有助于解决企业成长上的一个基本矛盾:即随企业成长所伴生而规模扩大与组织僵固的不利结果。此一矛盾,曾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之两位CEO之一的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所指出,他曾感叹地说:「我们想尽办法,要在庞大的企业体系中,纳入小公司的精神和速度」。所谓小公司的精神和速度,意即发挥一种创业式的管理,取代层级结构下的制式管理。

这种虚拟组织,性质上,就是一种有机性的「自组织」,或自主经营体;在实务上,又被称为「阿米巴」(Amoeba)或「小微企业」(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其本身并非层级结构下的一个具体而固定的单位,也没有某种标准化或一定的规模或人数限制,完全可以基于任务需要而决定。在一种「人单合一」的方式下,它们自己对客户负责,也由客户付薪,而非公司;在这种「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组织型态下,每个员工被形容为也都是CEO。

平台也是虚拟组织的一种

本文开始时,曾经提及虚拟组织与平台代表数位时代下的组织特色。上文中乃以虚拟组织为讨论重心。实际上,平台也代表一种虚拟组织型态。平台经由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运用,以第三者角色连接和促成顾客及供应者间精准与适时的媒合,取代传统的产品及流程,将其转变为平台,提供体验,消除存货,经由流量创造网路效益。

结语:生态环境之塑造──阳光、空气、水

诚然,虚拟组织对于「孕育创业」有极大功能,允许个人发挥其创业能力;其中有关各个虚拟组织的任务,来自于市场或生态环境商机的发掘。但这种各自独立,互不隶属的参与者之间,如何能够热心参与和配合,并且给顾客提供关怀和体验?过去在传统组织中,尚可依赖组织地位角色予以规范,尽管这一办法是无效的。如今纵有进步的网路或数位技术,但是对于这感性方面的要求,如何予以培育或塑造,形成虚拟组织的最大挑战。此时所需要者,为创造一种互惠共利的生态环境。

综合而言,在这生态环境中,上述企业的愿景与使命有如阳光,网路及数位技术有如水,而来自信任及价值的共识则有如空气。希望在这环境下,参与者出于本能,很自然地协同合作。而如何设计与塑造这种生态环境以及经营模式,则可认为是数位时代下领导者的主要任务。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文:许士军 逢甲大学人言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