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创新方法在专案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TRIZ理论以其理论优势和实用价值吸引了国际上众多国家和企业的青睐,他们不断进行拓展研究和实践,大大充实了TRIZ理论及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一系列方法体系。现在的TRIZ理论早已增加了更多的原理和实例,形成了新TRIZ理论。不过我国非技术领域的TRIZ理论开发与应用还相对落后。为促进TRIZ理论的全面开发与应用,以专案管理为例,分析 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或许能更为直观。

在应用TRIZ之前的传统的专案管理会有着什么问题呢?
首先,权责不一致。这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是基本原则,但大多数管理者很难做到放权,不知道如何监管从而造成些管理上权责不相匹配。

其次,注重管而非激励。许多管理者没有真正领悟到管理的精髓,常常以权压人,多数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

再次,缺乏敏捷性。市场竞争激烈,未知因素增多,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国内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特别是管理能力欠佳的集团组织难以对市场形势做出敏捷的反应。

最后,效率较低,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许多领域的专案管理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不规范和过度随意化,许多决策往往都是未经讨论验证的决定。

那么TRIZ在专案管理过程中的可以如何运用呢?
运用一: 定义问题。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在定义问题阶段管理者应该对问题进行清楚地辨认和透彻的分析。
专案管理有 9个基本要素(4个基础:成本、品质、范围、时间,3个支撑:资源、沟通、采购,风险及整合),而这 9个要素之中又有若下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定义问题为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矛盾奠定了基础。


运用二:转化问题。找准问题之后,需要利用TRIZ所提供的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成TRIZ方法可以处理的标准TRIZ问题。

具体问题转化成标准TRIZ问题的过程主要就是寻找冲突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运用的 TRIZ的矛盾矩阵、科学知识库和标准解法等。专案管理中的专案范围、专案时间和专案成本的相互制约关系,项目的品质则是受这个因素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考虑到专案管理过程中有人参与的管理创新特性以及非结构化特性,确定冲突为包含了主观矛盾的管理冲突。这个过程主要是找准冲突的特点,为解决问题所需用的 TRIZ分析工具和原则提供依据。

运用三:解决问题。问题转化完成之后就需要运用发明原理,科学效应以及76种标准解等TRIZ解题工具来进行解决。运用TRIZ理论4O条发明原理中的动态原则来解决专案管理中因时间、品质、成本三个关键要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效率低下,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灵敏性等问题。

运用四:时间管理与动态原则。专案管理长期处在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下,在不同的专案参加单位中,专案管理活动中的工序分布,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专案进度也相应地受到动态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动态原则,使专案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资讯有效交流,为专案管理方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运用五:品质管制与动态原则。品质管制是专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动态原则进行专案的品质管制,需要将以往的流程式的品质控制变为模组式的品质管制。

具体步骤是:把专案管理中的某项工作或者子目标以工作合同的方式进行安排,每个合同都是一个独立的模组。每个子专案根据动态原则,结合子专案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品质控制模式进行专案品质管制,专案总负责人只需在及时掌握各个子模组品质管制的情况,协调各个子模组之间的关系,而不需要介入每个模组的具体品质管制过程。

运用六:成本管理与动态原则。在动态的环境下,考虑专案管理通常细分为子模组,因此专案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各个工作子模组的成本管理。原有系统的、纵向的成本管理相应的需要调整为动态的、横向的成本管理,使专案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运用七:改进与控制。利用 TRIZ理论中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的转换,使得标准解转换成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后对其进行成本、效率、市场、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如果还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则需进行改进或者将遗留问题再次进行转换求标准解。经评估之后可以实施的方法还应该注意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所实施的方案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中心而一直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虽然TRIZ理论是基于工程技术专利而提取出来的,其大部分的发明原理和标准解也都是针对工程技术所提出的,但是其基本思想和分析工具在管理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随着TRIZ理论的不断完善,有着非结构化特点的专案管理将可以和之相结合,希望可以将TRIZ理论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管理领域中!

延伸课程:创新思维与TRIZ研发设计工作坊中高阶主管-系统性创新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