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倫敦城市大學教授保羅·阿韋爾薩(Paolo Aversa)與同事一起,記錄了30年來300多輛一級方程式賽車(F1)上的創新與比賽成績之間的對照。他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創新越多,表現反而越差。他們的結論是:有時候,少創新為好。
如果是你是企業高管,聽到這樣的結論也許已經驚訝的跳了起來。但是通過分析結果表明,創新並非總能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們用函數曲線表示兩者間的關係,得到了一個倒U形曲線,說明創新的增長在最初有助於提高表現,但過了某個點之後就會產生反作用。舉個例子:
2009年F1官方宣佈,參賽隊伍可以駕駛混合動力賽車參賽。這很令人激動,但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此前沒有人用混動賽車參加過F1比賽。多數車隊都開始潛心研究混合動力技術,改造賽車。這是非常巨大的創新投資。
有一個車隊沒有跟風:F1業界傳奇羅斯·布朗(Ross Brawn)的車隊。在他買下車隊之前,車隊一直成績欠佳,資金預算有限。布朗的團隊沒有投資新技術,而是設計了堅固的基本款賽車,由前年排名第18的車手詹森·巴頓(Jenson Button)駕駛。在比賽中,這個組合甩開了所有努力創新的混動賽車,贏得了冠軍。
而這個反作用很大程度上跟參與創新時的環境有關。如果你的產品像F1賽車這樣複雜,並且處在動盪的市場中,你會本能地想要創新,想要為了跑在一切變化前面而投資。但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動態環境裡,創新失敗的幾率非常高。
但你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動盪的環境中?動盪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
其一,變化的強度。與其他時期相比,行業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其二,變化的頻率。變化多久出現一次?
其三,可預測性。你能看到變化發生嗎?三者之中,可預測性最為重要。只要是可以預見的變化,你幾乎都可以應付。但如果可預測性很低,而且變化頻率高,或者變化強度很大,你就須縮小創新規模,等待形勢穩定。
假如三個因素都對你不利,那你當然更應該少進行創新。
也許你會說F1賽車好像太特殊了。這個研究發現真的能夠應用到其他行業中嗎?當然F1車隊只有一個產品,就是賽車,但多數公司有一系列的產品。他們會面向的不同市場,正因如此,我們又不能單純的保守操作,做到“從不會讓公司停止創新。需要在穩定的市場努力尋求創新,在另一個動盪的市場就要專注提升效率。”這才是我們提到的穩中求勝!
設想任意一種複雜產品,例如手機或藥品,我們看到,一旦市場受到新規發佈、政策變化等外部力量衝擊,急於創新的公司都容易輸掉競爭。突如其來的變化造成了不穩定性,似乎亟待創新,但這個時候更好的做法可能是按兵不動,專注於執行和提升效率。
而你的企業正處於什麼狀態呢?很多企業一昧的強調創新,而真正做到創新的企業,他們往往從分析行業局勢開始。這也是創新解碼的第一步:定義,不對專案進行風險評估的盲目創新,往往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