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失误CEO为何笑着原谅?善用失败的潜力做创新

成功的创意成果,往往都是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累积。从Google的亚里斯多德专案的例子到IBM执行长沃森(Thomas Watson Jr.)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可就的;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也不该为了失败而失败——究竟要如何正确地失败?如何放大每一次失败的价值?

20230801-11299X865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失败为创意之母?前提是,失败后不要休息太久

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都探讨过创意成果和失败疑虑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让人很不舒服。

来看看论文的题目名称,商业界应该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创意的第一大敌:害怕失败〉(The No.1 Enemy of Creativity:Fear of Failure);神经学界则会看到〈恐惧导致大脑萎缩,降低创意〉(Fear Shrinks Your Brain and Makes You Less Creative)。顺便让大家知道一下,若干脑部的区域会萎缩,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海马回——这不太需要大惊小怪。海马回参与的许多流程,对于创意产出来说很重要,其中包括把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海马回萎缩到某个程度后,这个功能就会大幅受到影响。

为什么害怕失败会造成这么大的负面效果呢?为什么创新的能力那么容易受到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讨论婴儿、科学家、创业家的共同之处,也就是他们的学习方式。

婴儿的学习方式,是透过一系列自我纠正的想法,这些想法就像是在出生时已经预先载入了假设测试软体。婴儿会:

1、不断观察自己对于世界运作模式的看法。

2、不断测试自己的想法,逐步逼近正确解答。

3、根据取得的资料,修改并理解。如果你觉得这很像是科学家在做研究,也就是优良的传统科学方法,就没错了。

多年前有一本书,叫做《摇篮里的科学家》(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内容说的是婴儿跟科学家其实很相像(而且我个人的经验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样测试假说的作风强而有力。迭代、重复的过程够强大,就能够发射火箭到遥远的小行星上;同时,又很柔和,能够看到原子里的祕密。

这些流程中,放眼所及的都是失败。其实,失败这个想法,也在这个机制当中根深蒂固。也就是我们可以剔除错误,逐步逼近解答。

失败和创意间的关系,处处可见。很少有创业专案能够第一次、第二次就成功了,甚至可能要革命十次才会成功。有非常多科学家提出的理论,都经不起严谨的实验。就算是撑过实验的科学理论,经过实验后,几乎都会修订。我们看过的婴儿,走路都要摇摇摆摆好几周,跌倒再爬起来,之后又再跌倒,有时候得经过好几个月后,才能够挺直往前走。

如果你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就会影响到创新专案,最终生产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调整心态,面对失败。还记得吗?创意有一部分是要想出新颖的点子,另一部分则是要应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失败能够把新奇美好的东西,转换成有用的东西。

20230801-2

失败是帮助创新的点子实现的必经之路。图片来源:Unsplash

善用失败的潜力

这些点子能够套用在商业行为上。探讨某些团队表现亮眼的原因的Google的亚里斯多德专案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安心是成功的重要关键,所以大家愿意承担风险,这个风险当然也包括失败。

从亚里斯多德专案开始之后,安心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已经有长足的研究进展,像是能够量化承担风险的规范。有一个实验发现:

  • 同时测试许多想法(3∼5个)的组别
  • 挑选最好的2∼3个结果,进一步试验

与不重复或是重复次数不够多的组别相比,成功机率高达50%。失败就像是烤一批饼干一样,可能会一直出现。

或许,是因为这些研究的关系,有更多的研究团队开始深入探讨失败。他们后来发现,要是允许失败,之后就会取得胜利。达成巨大成就的人,和遭遇重大挫败的人相比,失败次数大约一样。差别在哪里呢?成功的人会试着从错误中学习。他们大方的面对错误,尽力吸取教训。

没有这种职业勇气和韧性的人,比较可能会继续失败。

另外一个发现,跟连续失败中间允许的休息时间有关。休息时间愈少,之后成功的机率就愈大;每次投入的间隔时间拉愈长,就愈可能继续失败。所以,不只要从失败中学习,还要马不停蹄,继续尝试。如此快速的再次投入,前提就是大家要能够犯错。

有家公司因为允许员工犯错而名闻遐迩,这家公司就是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由传奇执行长沃森(Thomas Watson Jr.)稳稳掌舵,走过了最成功、最创新的时代。这家公司有一个知名的故事:有一位副总做了一个实验,但失败了,导致公司损失将近一千万美元。他道歉的方式,是写了一封辞职信,亲自交给沃森。然而,老板接下来的反应,却令那位副总大吃一惊。「你怎么会觉得我们舍得呢?」沃森读完信后笑着说:「我们才刚花一千万美元让你受训。」

确实,公司不是慈善团体,沃森也不是要让IBM破产。但你可以观察到:要增加致胜的机率,就要增加失败的忍受度。或许,沃森当时心里就知道这一点了。

科技专栏作家麦可.马龙(Michael S. Malone)这么说的:圈外人会把矽谷当作成功的代名词,但其实应该说是成功的坟墓。失败是矽谷最强的优势。

断开恐惧的枷锁

要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法创新,该怎么办?是否能够培养实用的态度,来断开这个有毒的连结?答案是──可以。首先,就要了解害怕失败的原因。

研究显示,有许多员工会把犯错看成是个人的缺陷。你要是有这样的感觉,失败不仅仅是做错事,而是决定人格的大事。如果你这么想,可能就会想要文过饰非,说谎隐匿,推诿卸责。

不把失败当做缺陷,不因此羞愧、撒谎、推卸责任的人,会积极迈向失望,最后获得勇气的回报,变得更加成功。这样的人在这个多方尝试的世界中,可以创造出下一个最好的事物。确实,有证据显示,失败能够让人加速想出热腾腾的点子。心理学家艾普斯坦(Robert Epstein)这么说:「失败其实能够直接刺激创意,很宝贵。」

由此可知,大家能够培养健康的态度来面对失败,遵循三个简单的步骤即可。解说三个步骤最好的方式,就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位消防员──很奇怪。他叫做霍拉迪(Matt Holladay),雄壮威武,剃大光头,看起来就像是第一线急救人员。

有天霍拉迪正在训练新进人员。当时佛罗里达州阳光明媚,警铃突然大响,有民宅发生大火,房子几乎深陷火海当中。他带着同事冲入民宅,停下来,审视情况。整间房子弥漫着浓烟,只有一间卧房除外,或许有人还在里面!他马上跳过原本是窗户的开口,一落地就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太太,而且还活着!霍拉迪扛起老太太之后,把她从窗口递给在外等候的同事,然后很快的离开火场。

他的行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他往前冲,而不是逃离火场;然后,评估灾害,寻找可能的生命迹象;最后找到方法后,他付诸行动。他进入卧房,发现自己的评估正确,救了这位阿嬷一命。

失败是能够直接刺激创意的宝贵经历,保持正向的态度面对它,将有助于创新发想。

20230801-3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们要研究如何遵循类似的三步骤流程,来因应失败:

1、迎向失败,就像是霍拉迪奔向火场一样。

研究显示这么做符合逻辑。愿意面对威胁,是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2、开始评估情况。

确认是否有阿嬷在房间里,然后想办法营救。就算周遭火势猛烈,也要设法救援。

3、从评估当中尽量取得资讯快速行动。

找出房子失火的原因,然后采取行动,解决错误。

 

文章来源:创业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