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做辅助医疗已是大势所趋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现如今,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席卷著各个行业,而作为行业中相对成熟的领域,医疗被认为是人工智慧最先落地的部分。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准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医疗健康的需要日益增长。这就催生了对人工智慧(AI)医疗的巨大需求,可以说,人工智慧技术已成为解决医疗问题的突破口。

医疗资源紧张,催生人工智慧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让医疗行业面临着,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无法完全满足民众对高水准医疗需求的问题。

当前,有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医疗改革,同时也在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人工智慧技术正在成为提高医疗资源服务能力和提升医疗效果,从而应对医疗服务挑战的重要工具。

目前,人工智慧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医院管理、药物挖掘、临床决策支持、医学影像、健康管理、语音识别、病理学在内的多个领域。AI医疗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医学影像人工智慧的发展尤为迅速,并被广泛应用到脑部、心脏、肺部等多个器官的疾病诊疗中。

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在医疗人工智慧领域大力布局

事实上,早在1972年,人工智慧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就已开始,英国利兹大学尝试用人工智能的演算法进行腹部疼痛的判断。

2011年,IBM公司正式启动人工智慧认知系统Watson,IBM Watson可以在10分钟内阅读和剖析20万份医学文献、论文和病理,协助医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治疗建议。

2015年,谷歌对企业架构进行调整,成立母公司Alphabet。Verily、DeepMind和Calico是Alphabet旗下专注于使用AI来解决疾病,从监测、检测到生活方式管理。其中,DeepMind开发的系统依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数据进行诊断,可以识别50种左右的眼部疾病。

2016年,微软公布了研发微软人工智慧医疗专案Hanover,该专案涉及开发计算方法推动癌症治疗、采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帮助放射医生了解肿瘤扩展过程。

2018年,亚马逊成立了一个医疗健康团队,将通过Alexa智能语音助手,对新生儿、产妇照顾、糖尿病管理,以及衰老问题等提供各种医疗保健服务。

在国内,人工智慧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同样是如火如荼。虽然我国医疗人工智慧领域的研究比发达国家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2016年,百度推出了人工智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成果——百度医疗大脑。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海量的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慧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根据用户症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反复验证最终给出建议。节省了医生的时间,提升了问诊过程效率。
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宣布推出了人工智慧系统ET医疗大脑。ET医疗大脑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目前,ET医疗大脑可以辅助医生判断甲状腺结节点,通过电脑视觉技术,在甲状腺B超影像上圈出结节点,并给出良性或者恶性的判断。

2017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将人工智慧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通过人工智慧技术,让癌症的早期筛查变得更加精准。目前,腾讯觅影已经能够支持肺癌、宫颈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筛查。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信用户在2018年突破了10亿,截至2018年大约有3.8万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微信帐号,其中约有60%允许用户线上挂号,超过两千家医院接受微信支付。

医生是否会被人工智慧完全取代?

对于医院来说,人工智慧技术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比如医学影像的识别,目前,与人工智慧技术相比,完全通过人类识别,在准确率以及效率上会相对较低。但是因为医疗的严谨性,仍需要医生下达最后的诊断结果。

此外,因为部分疾病需要根据病史和患者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这也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因此,人工智慧仅仅可以看做是辅助医生的工具,帮助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并不能替代医生。

在医疗资源紧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人工智慧技术将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人工智慧技术能让医疗产业链得以进一步优化,并让医疗行业走向更高效率与更高层次,人工智慧医疗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文章来源:网路天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