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詹長霖
近十年來,中國憑藉世界工廠的產能、龐大的數字經濟規模、城鎮化加速發展、相對落後的傳統商貿、寬鬆的政策、極低的人力成本等六大歷史條件創造了電商奇蹟。
然而,中國居民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物流規模的擴大與物流碎片化趨勢也加劇了成本問題。目前,移動商業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已經使電商的定義模糊化,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包括「門店配送」等模式的普及,使包裹需求進一步擴大。這已不是物流快遞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消費習慣不變和物流成本劇增情況下,現有數字消費模式是否可持續的問題,切實降本增效是關鍵。由此可見,物流業在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與網路化等方面的智慧升級變得尤為迫切。
「新物流」既不是某一特定階段的發展形態,更不是某種至高無上的終極形式,而是動態變化發展、類型層次豐富、富有創新活力、集約資源利用的物流集合。
物流產業演變路徑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系統性梳理,我們發現「新物流」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維度,即自動物流(autonomous logistics)、產品智能(product intelligence)、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以及自組織物流(self-organising logistics)。
不難發現,「新物流」本質是基於原有要素的不斷升級和充分重構,前提是供應鏈的數字化,基礎是流通設施及物流網路建設的日益完善,支撐是物聯網、雲計算、移動支付等新技術的發展應用,關鍵是網路夥伴之間的共享與協同。
那麼新物流有哪些特點呢?
(一)動態性: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著的創新業態。
(二)系統性:準確而言,「新物流」是一個複合型系統,技術支撐只是系統中的一個層次和內容而已,此外還涉及到體制問題、組織問題、管理問題與系統運行問題等方方面面。
(三)普適性:適用於各種產業。
(四)漸進性:我們需要厚積薄發的日積月累,具體可從技術升級、裝備升級、系統升級與管理升級等方面著手。
一直以來,物流成本對企業經營和交通運輸環境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影響,而新商機、新技術與「新零售」業態的出現將會迅速改變傳統運輸和物流方式。然而,我國部分物流企業仍然缺少必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設備較為落後,物流業整體運營效率不高,而且與客戶的合作也不夠深入。這就迫切需要通過智慧升級,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這也體現了「新物流」的核心要義:
一是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以提升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與傳統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相結合,以提升物流及配送的智慧化水平;
三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並充分調動資源潛力,進而打造透明、柔性、協同、即時反應的綜合物流企業;
四是以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業創新為目標,以實現物流的高效、綠色、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