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鋼絲繩上的創新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創新有時候不僅取決於付出多巨大的努力,還需要一些幸運之神的眷顧,在歷史上,化學家凱庫勒是在夢裡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湯瑪斯·愛迪生無意中從手上塗的油煙中發現了一種燈絲;設計出空調的發明家開利,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調節空氣的濕度;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忘記蓋上一個皮氏培養皿,而發現了青黴素,創新的偶然,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了商機,但同時也伴隨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對研發人員也許面對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埋頭苦幹,而對於企業家來說,則隨時有可能陷入財務危機,這就是從無到有的創新,一種走在鋼絲繩上的創新方式。

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的安進公司,36年前,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當時生物製藥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雖然伴隨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讓利用生物活體,生物基因來生產藥物成為可能,但這項技術還大量停留在學術論文和專業期刊中,它距離市場非常遙遠,這條通往市場的道路,沒有人知道要走多久才能看到希望。當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商機,那就是紅細胞生產素的人工合成。這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非常重要,但是其研發工作的繁雜程度遠遠超出研發人員的預期,尋找和分離這組基因就好像在汪洋大海的億萬魚群中找出一條有特定性格的小魚,專案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項目始終沒有進展。這個時候對於企業是一個痛苦的選擇,繼續還是中斷?專案確實差點被叫停。好在安進這次的項目在期限到來了最後一個月,這個幸運之神降臨到了他們的實驗室,產品歷經10年,投入到了市場。上市第一天收入就達2億美元。上市後的兩年時間收入超過5.8億美元,這種藥物的問世,為安進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和回報,在市場中存活下來。

這就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魅力,好似一場賭博。就如安進公司一樣,他們如果沒有搏一把,他們也許不會滋潤的在市場上存活,或是早早淹沒在大海的汪洋中。但是賭博有贏就有輸。「不是所有專案都像人工紅細胞生成素一樣幸運的,在生物製藥領域,大部分創新都沒能走出實驗室,如果要市場化,就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十天有九天都要面對失敗,這樣的創新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風險很大,必須要有耐心,也要有足夠的資源並且必須要有一個傑出的團隊,才能整合資源,最終推向市場」—安進公司高級副總裁大衛·裡斯這樣總結道。

現在很多國家,地區都希望建立類似矽谷這樣的孵化器,知道矽谷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嗎?因為在這裡,每一秒都有創新在發生,每一秒都會有舊的技術在這裡被取代。而進入矽谷第一件事不是知道什麼是成功,而是怎麼面對失敗。

雖然有這樣的高風險,但是從無到有的創新的企業,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創新人才。這也是小蝦米戰勝大鯨魚的勵志寫照和途徑。這樣的創新,讓傳統的龍頭企業還來不及反應,便被顛覆和取代。但我個人覺得從無到有和從1到N的創新各具優勢,還得看企業如何選擇,其實兩者之間並無矛盾,可以整合進行。

資料參考:央視大型創新節目《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