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奇点的科技观和人文脉络

 

智能技术爆发所引起产业典范移转必将继续,这是全球科技产业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而「奇点」科技观和人文脉络有助于全盘系统性掌握其未来发展方向。台湾产官学界必须确实认清这个事实,如此才能真正展现领导力,并落实智能演化式的产业发展。

20230926-1_267X189
(图/取自网路)

在经历了2023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慧技术ChatGPT 的激情之后,生成式智慧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迷思,似乎充斥在全球每一个角落。虽然目前有零零星星的产业应用陆续浮上台面,但似乎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大众对人工智慧宏观面的期许。

五月中,OpenAI宣布2023年底即将推出具有通用人工智慧功能的GPT5 ,显示「奇点经济」时代的「产业转折」到来已迫在眉睫。虽然人们对奇点转折仍多停留下「观望」的阶段,但在众说纷纭的恐慌与期待中,奇点的真实性不断的被质疑:通用人工智慧技术与其奇点到底物理问题?是拟人化生物有机体转化/演化的科学问题?经营哲学问题?管理和经济问题?其中的科技观和人文脉络有助于全盘和系统性系统性了解「奇点」的特质。

奇点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也是一门崭新的学门,目前仍处于「横看成岭侧成峯」的阶段,其定义分岐,跨领域特性造成语义及认知(Semantic /Cognition)的问题,远非单一学科/学门所能独立完成,是教育界一项重大挑战,但也可能是产业重整的契机。

(图/取自网路)
(图/取自网路)

在人工智慧领域中,奇点的翻译相当有误导性,奇点并非「点」的形式存在,也不是清楚切割的「分水岭」,而是一个动态移动的介面及移动地标(Dynamic Moving Landscape) ,也就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Carl David Anderson 的「量变产生质变」的《系统演化进程论》中所描绘的现象。

奇点的概念源自于宇宙学及广义相对论的体系,但在不同系统中奇点有着不同的诠释:奇点在数学领域奇点代表「无限大」或者「无定义」的数质;在物理学领域代表熵增极大化/系统质量无限大(黑洞化);在宇宙学中奇点代表「上一代文明」终结所衍生出来的分布式共生结构;在社会科学领域代表转折点(Inflection point)和本体论奇点(Ontological Singularity) ;在哲学领域代表辩证式论证(Dialectical Singularity),在网路生态学中代表「演化进程」,(Emergence Systems和智能体系「拟人性化」的转折,而后者正是被最普遍接受的论点。

「奇点」的理论原创者Raymond Kurzweil 及耗损系统理论始祖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1977诺贝尔化学奖) 最具代表性,在此系统框架中,世界一分为二,即分成一个物理/量的世界;另一个生物/质的世界,这正是「奇点转折」的最佳诠释,其中「奇点」代表系统由「物理世界」转换成为「生物世界」的临界点,也是「量变产生质变」演化论的实践。

通用人工智慧AGI和奇点的关连性是智能产业经营的关键,可分割为「奇点前」和「奇点后」的两种策略规划,前者聚焦在内技术外互动和平台架构建设,而后者重视系统演化、共生和整合。从实务面来看,「奇点后」有两个发展主流:结构式平台和沈浸人工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如辉达的 CUDA),或结合智慧制造(如智慧工业4.0)。

「奇点后」的智能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在产业创新上,「自由心证、盍各言尔志」式的发散式创新并不符合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奇点前」然而聚焦在「专业化」的布局才是台湾智慧转型的王道,也是「量变产生质变」的实践:追求「蚂蚁雄兵变大象」的终极策略目标,摆脱传统以规模、技术、市场幅员为主要优势的传统方式,这也是拥抱智能典范转移的最佳方式。

智能技术爆发所引起产业典范移转必将继续,这是全球科技产业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而「奇点」科技观和人文脉络有助于全盘系统性掌握其未来发展方向。台湾产官学界必须确实认清这个事实,在产业转折的机会中掌握发展的契机,如此才能真正展现领导力,并落实智能演化式的产业发展。

智能奇点来势汹汹即将来临,这个产业转折绝非善茬,智慧的选择应对之道是朝野领导力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徐作圣(阳交大学科技管理所 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