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長霖 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天氣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是密不可分的,至少人們堅信風調雨順是豐收年的關鍵因素。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各種行業都在面臨著產業革命。也許不久的將來,天氣可能只是一個影響農作物的變數。數據勝過天氣。農林漁牧業的轉型將體現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下面是兩則近兩年來的收購案,IBM僅斥資20億美元,為獲取天氣數據。
2015年10月,IBM20億美元收購weather company
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IBM 正式出資收購了 Weather Company 旗下 Digtal 事業部的所有資產,包括所有的天氣記錄數據,大約 900 名專業的天氣預報員工以及他們的移動應用。
Weather Company,作為一家能夠從4000萬手機中收集超過每秒4GB信息量, 以及147000個天氣監測站,50000個航班,和數不清的能夠反饋天氣數據的智能汽車作為信息收集源的公司。它掌握的天氣數據就是對未來天氣進行預測分析的最好素材。當然Digtal事業部也不是只有數據而已,還包括了 900 名最為資深的天氣預報人員。而且還有數量龐大的手機App市場佔用。舉個例子,其實所有蘋果手機系統自帶的天氣預報軟體正是來自 The Weather Channel(Weather Company 最出名的子品牌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 Weather Company 旗下實際有兩大事業部,除了Digtal事業部,還有一個 Television 事業部。而且後者除了提供天氣預報展示之外,還有涉足記錄片等電視節目的製作。但是本次收購僅限於 Digtal 事業部,IBM 的實際目標就是天氣數據這一點再清楚不過了。
2013年10月,孟山都9.3億美元收購Climate Corporation
此次收購將使Climate在農業分析及風險管理領域的專長與孟山都的研發能力相結合,為農民提供更多影響作物收成的信息。兩家公司的結合將更好地支持生產力發展,同時更精確地利用地球有限的資源。通過此次收購,孟山都希望藉由Climate公司,擴大農業領域內將獲重大突破的數據科學業務。收購將立即為孟山都近期及長期業務和整合農業系統平台的增長創造機會。
「Climate公司專註於通過數據科學開發農場新的價值。」孟山都董事長兼CEO Hugh Grant說道,「當農民能利用更少的資源獲得更高的產量時,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Climate公司帶來了領先的專業技術,我們則將以此為基礎,幫助這些技術擴展至更多的作物種類和地區。我們期待著與分銷合作夥伴和其他農業產業密切合作,將信息資源帶進農田。」
Climate公司成立於2006年,由一支非常成功的軟體工程師團隊和來自於谷歌等領先的矽谷科技公司的數據科學家組成。公司已經建成了農業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平台,包括超本地化氣候監測、農藝數據模型、高解析度氣候模擬,提供整套的全季監測、分析和風險管理產品。
天氣數據為何如此值錢?
古時,就有著名的、奠定三國鼎立之勢的關鍵戰役—赤壁之戰,劉備仰仗「東風」,以少勝多,大破曹操大軍。而現代,幾乎想不到什麼領域會與天氣無關?在農業方面的體現更勝,數據時代開創了精緻農業。收集上述數項數據能夠帶來前所未有的預測能力,這或許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即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從順其自然轉變到以大數據為驅動的。
收集數據,然後根據數據來做出預測,這聽起來似乎並不困難。但是,對於那些在過去十年間一直生活在農場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許多農場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性:缺乏數字化設備、欠缺專業技術勞動力、可憐的電力分配、流程定義的匱乏……鑒於上述這些因素的局限,每位農民要想在數據時代佔據先機,就必須建立起全新的流程工序。
孟山都公司將他們在農業數據時代的業務稱之為綜合農業系統(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s)。這一平台為農民提供細化到每一塊土地的種植建議,包括如何提升產量、優化投入並保持土地的可持續發展,並根據數據作出細緻分析,在種植的深度與間距之間做出微小的改變,這些都將會對最終的產量產生巨大影響。正如孟山都公司所說的:「利用科學的分析手段來改變以往的流程工序,從而提升產能並降低風險。」
孟山都公司所規定的綜合農業系統的流程包括以下6 個步驟:
1.數據支撐:根據不同環境的種植測試產生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指導數據;
2.浮動式施肥:根據不同環境條件調整田間地頭的處置方式;
3.精密播種:實現最佳的農作物間隔;
4.施肥與病蟲害管理:根據實際需要實現定製化數據處理;
5.產量監控:提供高精度的數據;
6.育種培育:增加數據點的收集來改善遺傳基因。
展望未來的農業
在當今的農業中,人的因素最為關鍵,如何施肥、灌溉、操作燃氣發動機、駕駛卡車或馬車來運輸,以及擁有符合當地實情的知識。這可以被看成是一門手藝,通常只有開創某個農場的人才知道如何將其運營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農場在其管理者退休離任後就逐步萎縮的原因——掌握在他們手中的手藝才是成功經營的要素。2020 年之後的農業與今天相比,將會給人們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事實上,未來農業行業的從業者或許根本想像不到21 世紀初期的農民是這樣工作的,數字化設備、IT 支撐平台辦公室、產量預測這些全新的方法將在2020 年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參考資料:大數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