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創新風格研究

沒聽過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童鞋看過來!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不算一個多新鮮的詞彙。早在2004年12月,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就在《創新美國:在挑戰和變革的世界中實現繁榮》的研究報告中提到了「創新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的概念。創新生態系統的作用在於通過系統內的能量流動、物質迴圈和資訊的傳遞,促使創新知識的生產、擴散和使用,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獲取優良的創新成果,助推經濟增長,最終使得所有系統成員共同獲益。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剛好前陣子到內蒙古包頭市講兩天「創新型組織變革與企業再造」課程,這課程內容對於強化企業體質非常重要,也是建立或參與創新生態系統的基礎。這次五天「現代科技發展與科研創新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是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內蒙古科技廳、內蒙古科技大學共同承辦。旨在深入踐行大陸有關「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要舉措。其中邀請了國務院參事劉燕華(前科技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譚建榮院士和我們AIM俐鉅創新公司,以及來自東北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等著名高校和機構的教授和專家,講授「新常態下的創新驅動」、「創新設計與智慧製造-製造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機器人發展和應用概況」、「創新型組織變革與企業再造」等課程。這是站在大陸國家立場主動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此創新生態系統概念被提出後,理念雖得到全世界廣泛認同,但各國(地區)紛紛宣導建立不同層面的創新生態系統,對如何去準確定義、界定卻沒有普遍的一致意見,導致企業實施構建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體系的困難和無從入手是我們今天淺談這個概念的真正用意。

創新生態系統,顧名思義,它應當是具備自然生態系統的某些特性,也許我們恰巧能從中理解其理念及其內涵。

複雜性
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與一定的空間相聯繫,呈網路式和多維空間結構的系統。它由多個要素組成,這些要素不僅隸屬於不同行業和不同領域,而且每個要素都有其自身的目標,致使系統呈現出異常的複雜性。

開放性
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與資訊的交流,以此維持系統的生命,否則系統的生命難以為繼。同理,創新生態系統也是開放的。原因在於它本身處在科技、經濟和社會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之中,呈現出耗散結構的特徵,在技術研究、開發、擴散的每個環節上都與外界發生著廣泛的聯繫,並不斷與周圍環境進行著能量、物質與資訊的交換。

整體性&交互性
創新生態系統不是系統要素的簡單相加和偶然堆積,而是各要素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構成的統一體。交互而成的網路,網路中存在著很多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利益相關者,它們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賴。

動態性
生態系統具有內在動態變化的能力。任何一個生態系統總是處於不斷發展、進化和演變之中。創新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其結構也呈現出動態性,體現在:創新生態系統內的各要素共生共榮,協同演化和互相適應。

穩定性
穩定性指的是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創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原因在於創新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整和自我調節的功能。而自我調整和自我調節功能主要來自生態系統三個因素的作用:抵抗力、恢復力和功能冗餘。

層次性
生態系統是一個包含著一定地區和範圍的空間概念,同樣,創新生態系統也是一個與特定區域空間相關的術語,它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描述。視角可以是宏觀的也可以是微觀的。

我們今天可能更傾向於談微觀層面的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即企業創新生態系統(Enterprise Innovation Ecosystem)。並且從這些特徵中,我們是能感受到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時是需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則的,比如,開放合作原則、創新政策原則、運行效率原則等。只要本著這些原則繼續細化體系(我認為最初的框架應當以參與者、環境、影響力三要素構成)的建立,那麼我相信就能找到實施落地的方法。

我在此提出兩點建議和考慮方向:

第一:面對其複雜性,我們很難改變環境,因為大環境往往由一些龍頭企業、政府情況左右,而我們能最快實現的則是從參與者(企業人才培養)和影響力(領導風格和創新教育)入手,增大其開放性,增大與外界的交流。

1.比如如何形成與客戶、競爭企業、合作夥伴、核心企業以及供應商之間的創新知識的交流,生產以及擴散。形成創新知識網路,構建行業的創新知識庫。

2.創新人才的定期培訓,形成企業自身的創新種子人才。

第二:我要再次強調一下穩定性,因為它往往是企業能持續發展,是否能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的很關鍵的一個指標。除了3要素,抵抗力(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恢復力(生態系統被破壞後而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功能冗餘(一種以上的要素具有執行同一功能的能力)外,競爭和回饋機制的建立則是企業建立技術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創新生態系統體系的梳理和構建,對促動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益,加速經濟發展具有劃時代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希望企業也可以思考一下怎樣的一個創新生態系統體系才是適合自己的。

跨界的前提原來是要有開闊的腦洞!

2016-08-04  詹長霖 創新品質決定企業價值

「跨界複合型創新人才」多麼高大上的詞,但是不免讓人望而卻步,其實,跨界創新人才的培養並不沒有那麼困難,關鍵要培養一個開闊的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其實目前很多企業學習的TRIZ理論、六頂思考帽等創新工具都是幫助你獲得創新的靈感!

20150819-1

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父母會告訴你畫畫沒有多大的用處,難以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可選擇從事的行業也很少。或是學習化學,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一點都不搭邊,所以很厭惡學習這些學科!那麼看了下面的這個創意設計,你會覺得原來一些學科都可以被創新連接起來。

我們一起看看——只需要簡單串聯,就可以…. https://is.gd/2Z0MZ0

 

不因想用技術,而用技術的創新才是好創新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現在支付寶的技術已經很好地服務使用者,那麼在支付領域還有創新的空間嗎?說到未來影響金融行業最大的創新趨勢,就不得說說區塊鏈技術!被看作有望革新支付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會讓支付寶「失業」嗎?

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區塊鏈:是一種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或者說,是一種去信任的、可靠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因而,區塊鏈將重構眾多產業的基礎架構!
舉2個例子:
1.銀行—簡化現有銀行帳本(資料庫)

20160810-11

可以把多個獨立的帳本合成一個帳本,且資料可靠。

2.比特幣的使用—免去中間環節的支付能力

20160810-21

區塊鏈的信任機制將改變現在的社會信任機制,它是機器和機器之間的協議關係,通過共識機制來保障,比原有的社會性信任機制更為有效。

也許你會看到很多關於區塊鏈的報導,強調其原理和技術有多厲害,有多牛,比如它利用了非對稱加密的雜湊演演算法,利用了雲計算的支援和資料庫運用等。但是很多人也會提出質疑聲:目前的區塊鏈技術的水準,狹義的區塊鏈全網播報,耗時很長,每秒只能處理個位數的交易,而傳統金融機構每秒的交易量往往都是超過幾千筆;目前最大的區塊鏈比特幣網路的日均交易量也就是20多萬筆,甚至還出現了一筆交易經過了十幾個小時才得以確認的情況,而一家較為大型的銀行日均交易量往往能超過1億筆。這樣的質疑大多是因為其注意力都關注在了技術層面的限制。我們不妨換了角度。即使區塊鏈還面臨了下面的問題。
區塊鏈面臨的問題
1.缺乏統一技術標準
2.缺乏更可靠的實踐資料
3.傳統金融基礎建設投資過高
4.極度缺乏跨界創新人才

但是其更可貴的是區塊鏈本身就具有很高創新理念。Accenture公司全球資本市場運營總監Owen Jeff說「基於區塊鏈的科技將在下一個十年內給金融服務行業帶來巨大的收益。」矽谷和國外大學已經意識到區塊鏈的價值,正在積極培養這方面的跨界人才。

能夠直接為我們創造價值的創新模式,才是真的好的模式,真正的創新不會因為要用技術而用技術而是產生真正的便捷,想必這也是區塊鏈的初衷,而不是炫耀其技術。我們大可既不做區塊鏈技術的狂熱分子,也無須將它和支付寶技術過分對比,畢竟區塊鏈對支付行業具有顛覆意義:有了區塊鏈,支付將在雙方之間直接進行,不涉及中間機構,比如銀行和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等。

資料來源:和訊科技、CHINALED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