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汇整: 新闻动态

物联网创新的实施步骤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20160803-11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在5月法说会时曾提出的观察,他感觉在五年内「物联网」是一个大事情,但是「联网物」是小事情。而大陆甚至提出「网联物」的发展策略。物联网毫无疑问是「The Next Big Thing」,但物联网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十个人,有可能得到十一种答案,每个人都在视野所及的角度内,试图抓住物联网的某个面向,端看你将自己放在哪个位置去理解。然而,林百里一席话,倒是直接点破过去几年来,外界在谈论物联网时容易陷入的迷思。

我从作者苏宇庭发表的物联网应用起飞的文章中,再次印证大资料结合人工智慧是物联网起飞的关键翅膀。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看物联网,才能避免把「物联网」做成「联网物」?为什么大资料加上机器学习系统(AI),会是物联网应用起飞的关键?Amazon Echo在这一年火速窜起,它的成功能带给硬体创新哪些启示?又创造哪些新的物联网体验?

想要取得真经,就得拜到真佛。有的企业创新,起了个早,赶了个晚。硬实力或软实力,还不如来个巧实力。所以即便关于物联网的答案众说纷纭,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来越多人体认到,物联网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既不在「物」,也不见得是「网」,而是背后串连的「服务」。「IoS」比「IoT」更重要,在布局物联网应用的时候,请谨记「没有服务思维的产品,只是空壳而已。」谁能掌握消费者终端的服务需求,谁就会是物联网的赢家,这是属于最后一哩的「服务」战争。 

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举例,衣服连上网路的概念不稀奇,技术上也能做到,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产品?它的服务核心是什么?「但只要有人知道为什么衣服要上网,这个应用商机就会起来,我希望想到的那个人是华人。」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大幅度提高物联网创新的成功机率呢?我们借由IBM的大资料导入方法论演化为物联网创新的实战五大步骤,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步:辨识创新机会(Align)全面收集、整合,随着物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加,辨识出有商业价值的独特商业机会。

第二步:获悉洞察(Anticipate)提取洞察并预测分析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式及风险。

第三步:采取行动(Act)整合物联网软硬体技术方案,建立新的或依托于既有的生态系统。通过掌握的资讯分析获取洞察,用于到决策平台或决策流程中。

第四步:做中学(Lesson learn)从每一次测试验证中获得学习和回馈,改善基于资讯的决策流程。以IBM Watson为例,从资讯证据和行动结果中进行学习,在每次反复运算中获取更智慧的解决方案。

第五步:转型升级(Transform)制定清晰的分析战略,结合行业经验和既有案例,缔造突破性业务成果。通过确定业务的优先顺序分析目标、清晰一致的策略,找到新的方法、业务创新模式;通过已经有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其他客户的最佳实践,不断识别出新的业务机会和价值。

基于上述的五大步骤及「服务」的理想创新,很快就能找到并实践独特的创新机会突破点。那些很快就能形成个人观点、精准剖析问题和有效做出决定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懂得思考的方法」。满足服务需求就是发挥以终为始的「巧实力」。

 

用户和客户的区别,让易企秀告诉你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互联网时代是传播最容易的时代,因为传播资讯和获取资讯都变的很容易;但互联网时代也是传播最困难的时代,因为海量的爆炸的资讯充斥在人们的眼前;加上现在传播管道的碎片化,有效的传播效率反而降低了。互联网产品想要在第一时间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过硬的产品品质,传播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70%的费用都花在产品宣传上。想必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做产品的头痛之处。

不过就有这样一家企业,短短16个月,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拥有了超过1000w+的用户。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竟然一分钱没花。这就是易企秀。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我觉得它成功的最大特点就是:瞄准用户,让用户做推广

初次接触的这个产品的时候,记得是员工通过微信分享的一张动态的新年卡片。这之后看到的很多简历,开始习惯以这种动态的形式呈现。或许正因为是用户的直接传播和推荐,您反而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

http://www.aimniche.com/training.html

黄金先后担任过CNNIC(中国互联网资讯中心)资讯化专案负责人,和北龙中网移动产品线总监。

其实互联网思维也许就是这样简单。先做用户,同时让用户爱用。而不是先瞄准现成的客户。这样一来,用户不仅做了销售推广人员的事,还直接转化成了客户。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产品推广是首先找到目标使用者群,需要直接找到企业老板和负责人,向他们介绍产品,陈述产品优势,通过销售人员说服老板们接受一样新产品。这样,虽然有客户目标明确的优势而且销售员成一单,就有一单的收益。但短板也很明显,用户的增长缓慢,推广传播费用高昂。

像易企秀这样最先瞄准的是实实在在的用户,因为说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做到。先让用户免费使用,用起来之后,员工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帮助,老板也看到了切实的效果。企业老板自然愿意买单。

传统行业中,我们只知道客户,谁掏钱就是企业的客户。而用户是什么概念呢?它有几个特征。第一,用户不见得向你掏钱。更重要的就是用户要经常性的用你一个什么服务或者产品,连接,交互,这些才是用户的条件。所以做客户容易,做用户者难。

举个例子,当年手机市场份额最高的是诺基亚,而市场份额衡量的是客户数量,具有如此客户数量的诺基亚现在已经没有了。想想这无疑不是它只在做手机生意而忽略了用户交互的结果。而后来的小米手机的成功又极大程度的关注了“用户”,在与用户的交互,连接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用户不一定意味着免费,而是如何让一个人与企业长期发生联系。在现实的产业链中,离用户越来越远,价值就会越来越小。将来易企秀也肯定会慢慢推出收费介面,和微信之后逐步推出认证收费,高端介面收费等业务。

另外,它还有一个成功特点就是花钱有道

正因为互联网时代,充斥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但是易企秀基本上零市场费用,在花钱上特别省,也有特别不省的地方,那就是用人和产品研发上面,而这样的花费,用黄金的话说,这并不是花费而是积累。这么花钱的效果十分明显。过硬的技术和行销模式让易企秀在短短16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为了HTML5行业的领头羊。

 

目前市面上大概有两千多款手机,但是没有一款HTML5工具像易企秀那样可以适配主流市场上80%的手机。最大程度的覆蓋了所有手机用户。易企秀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几乎每周都在反复运算。

不需要美工,不需要写代码,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在易企秀里找到自己最想要的设计与范本,独立制作一款酷炫的带有音乐文字动画的场景。

易企秀采用傻瓜式操作,且范本众多,使用者无需掌握复杂的程式设计技术,就能简单、轻松制作基于HTML5的精美手机幻灯片页面。这很大程度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不仅如此,易企秀与主流社会化媒体打通,让用户通过易企秀平台的社会化媒体帐号就能进行传播,展示业务,收集潜在客户。这省掉了中间环节,为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希望易企秀的案例,能改变大家对花钱才能做好市场推广的想法并且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创新方法和模式!

参考资料:中国好案例

推荐课程:创新解码体验工作坊创新与变革

 

走在钢丝绳上的创新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创新有时候不仅取决于付出多巨大的努力,还需要一些幸运之神的眷顾,在历史上,化学家凯库勒是在梦里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汤玛斯·爱迪生无意中从手上涂的油烟中发现了一种灯丝;设计出空调的发明家开利,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调节空气的湿度;亚历山大·弗莱明,因为忘记盖上一个皮氏培养皿,而发现了青霉素,创新的偶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商机,但同时也伴随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也许面对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苦干,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则随时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这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一种走在钢丝绳上的创新方式。

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的安进公司,36年前,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当时生物制药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虽然伴随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利用生物活体,生物基因来生产药物成为可能,但这项技术还大量停留在学术论文和专业期刊中,它距离市场非常遥远,这条通往市场的道路,没有人知道要走多久才能看到希望。当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商机,那就是红细胞生产素的人工合成。这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常重要,但是其研发工作的繁杂程度远远超出研发人员的预期,寻找和分离这组基因就好像在汪洋大海的亿万鱼群中找出一条有特定性格的小鱼,专案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项目始终没有进展。这个时候对于企业是一个痛苦的选择,继续还是中断?专案确实差点被叫停。好在安进这次的项目在期限到来了最后一个月,这个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他们的实验室,产品历经10年,投入到了市场。上市第一天收入就达2亿美元。上市后的两年时间收入超过5.8亿美元,这种药物的问世,为安进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和回报,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这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魅力,好似一场赌博。就如安进公司一样,他们如果没有搏一把,他们也许不会滋润的在市场上存活,或是早早淹没在大海的汪洋中。但是赌博有赢就有输。「不是所有专案都像人工红细胞生成素一样幸运的,在生物制药领域,大部分创新都没能走出实验室,如果要市场化,就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十天有九天都要面对失败,这样的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风险很大,必须要有耐心,也要有足够的资源并且必须要有一个杰出的团队,才能整合资源,最终推向市场」—安进公司高级副总裁大卫·里斯这样总结道。

现在很多国家,地区都希望建立类似矽谷这样的孵化器,知道矽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因为在这里,每一秒都有创新在发生,每一秒都会有旧的技术在这里被取代。而进入矽谷第一件事不是知道什么是成功,而是怎么面对失败。

虽然有这样的高风险,但是从无到有的创新的企业,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创新人才。这也是小虾米战胜大鲸鱼的励志写照和途径。这样的创新,让传统的龙头企业还来不及反应,便被颠覆和取代。但我个人觉得从无到有和从1到N的创新各具优势,还得看企业如何选择,其实两者之间并无矛盾,可以整合进行。

资料参考:央视大型创新节目《创新之路》

技术地图对创新的关键影响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半导体晶片代工世界第一名的台积电TSMC公司5月26日公开表示将成为业界首家通过7纳米制程技术认证的厂商,速度快过对手英特尔与三星。这也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台积电技术超越半导体霸主英特尔,在台湾半导体产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那为什么台积电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能超越英特尔?靠的就是明确的技术地图来引导研发创新方向及最佳资源运用。再加上二年前组建500位研发的「夜鹰部队」投入,终于超车成功,成为全球第一。这7纳米先进制程技术可不是砸钱找人做研发就能成功,这是必须掌握整个技术发展的基本功,了解技术发展路线图上的关键细节,研发团队分工合作不断的克服技术难关。

还记得去年iPhone 6S A9处理器电池续航力大战,三星A9处理器不但在效能与电池续航力输给台积电,媒体报导三星电子在网罗台积电前研发大将及其部属下,关键制程技术源自于台积电并领先使用更先进的制程,但为何却在实际使用的效能与良率输给台积电?

http://www.aimniche.com/training.html

相较于台积电的晶片制程是按部就班由28nm > 20nm Planner > 16nm FinFET演进而来,三星则是由32nm>28nm Planner技术直接跳阶到14nm FinFET技术。由于半导体FinFET技术与过去2D平面技术的经验不同,FinFET无论在制程、设计、IP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各方面都必须经过克服众多挑战才能成熟。就结果论来看,三星似乎尚未能成熟驾驭FinFET这项新技术,尤其是良率与漏电控制上。两家公司产品的效能的差异,以跑步来举例,三星虽然速度优于台积电,但跑起来却老是蛇行,最终还是输给直行的台积电。三星从28nm技术想弯道超车到14nm,却没留意到技术发展的细节,这个就是典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不断更新的完整技术地图能尽量避免这种遗憾发生。

在合适的创新策略及组织设计之后,接下来是设计创新流程,也就是去建构一套政策、程式与机制,以促进新组织的创新系统。有清楚的流程,才能管理从设计、衡量到奖励创新的每个步骤,此时就需要技术地图来导航。

技术地图主要是架构一条由现在到未来的产品与技术发展「途径」,具备导航、执行、说明、追踪的功能,因此规划上必须是动态的、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修改。而将企业的市场策略、满足目标市场的产品、技术、研发计画与相关资源整合在产品技术地图中。此途径将不同世代的产品由现在到未来做连结作业,使公司清楚了解及掌握未来几年内较有利与重要发展的产品与技术,领先竞争者进行产品与技术的布局,得以立于优势的竞争地位。在欧美则有飞利浦、英特尔、谷歌、西门子、博世、Rockwell、通用汽车…等具规模的公司引进运用;台湾大型上市公司也陆续的导入技术地图,台积电就是一个典范代表。

以下列出技术地图作业6大步骤,提供读者参考:

1.定义主要运用领域

2.产品功能专案分析

3.产品功能属性分析

4.技术变动历程分析

5.完成技术地图

6.认定关键技术缺口

企业可以借由技术地图与科技创新的组合,掌握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细节,进而重新定义产业,进一步提升整体营运绩效与企业竞争力。

本文已刊登在北京经济月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从1到N是最快速创新方法!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在自己的新书《从0到1》中诠释了创新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但是他同时提到,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这样的飞跃。在创新模式中更多的是从1到N的创新。这是一种逐步改善,即集中在一步步地改善产品的一个过程。我认可这样的一个观点,千万不要认为这样做,太慢。相反的这是一种最快速的创新方式。

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完成现代化,跻身世界强国的国家。日本经济的腾飞,选择的就是一条跟随、学习、不断改进的创新路径。那时的日本制造根本没有影响力,索尼创办人盛田昭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特地把日本制造,这几个字印得很小,直到海关说这些字小得都看不见了,才被迫放大。」这足以看出当时日本制造业发展的囧境,因为「日本制造」四个字就意味着便宜。相信日本当初的创新困境,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触,所以他们的成功之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为当时日本的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提供全新技术支援的能力也比较弱,一般都是以某个基本技术为基础,经过各种改良和改善,像系统的改善,技术的改善,然后将东西做的更好。他们在改良方面相当的擅长,通过渐进提高的技术,非常有秩序的,结构性的系统性创新,成就了一个制造强国。创新本来就意味着改变!持续的,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引发强大的创新;有时候只是对现有技术的重新整合,同样能够产生惊人的结果。看看日本走过的路,这是多么快速和引人瞩目的创新方式呀!

彼得·蒂尔解释道「复杂的协调,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新的研发,没有发明任何新的零部件,但你把他们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比如我们看看iPhone,原始的iPhone所有零部件早已存在,但真正的创新就是,将它们重新组合,用一种正确的方式,于是就有了更好的智慧手机,最终成为了普通消费者手中的必备工具。」

从1到N的创新方式,不仅适用于制造业,对于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也是一种快速创新的思维模式。这里我非常想谈谈Fackbook的成功。这个在2012年5月18日,成功于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以每股38美元上市,募集了184亿美元,市值最高达到3000亿美元的公司。

Fackbook这样一个社交网路平台并不是独创,早在它之前,MySpace、MSN、AIM(AOL Instant Messenger)和Yahoo Messenger就有了。包括中国一直有模仿Fackbook的人人网、开心网。但是却复制不了Fackbook的成就,为什么呢?

有人觉得Fackbook的成功秘诀是发展大学生用户市场,认为它是校内网,也有人认为Facebook的成功秘诀是真人社区,也有人觉得Facebook的成功秘诀是去中心化的社区形态,还有人觉得是它内部的Web小游戏又或是后续发展的开放平台。所以不同的人看Facebook,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实这些看法都对,但是又都不准确:Facebook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导致他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面向校园市场和实名注册是他成功的原因;在Facebook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采用去中心化的封闭式设计又能够很好的隔离不同类型的用户;在Facebook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平台推动了他的腾飞,是Web小游戏让他的用户群迅速的扩大。

所以Facebook不仅是从0到1,也是从1到N,短短几年就快速占领市场。它不断在调整创新。即便是有那么SNS网路平台去模仿它,还是无法超越它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创新让产品具有活跃性、灵动性。如果仅是模仿外在,是根本无法获取其精髓的。

集合式的创新者往往能非常快的取得一些市场份额,贾伯斯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创新者。种种的例子便不再多说,只想把最快的、最有效的创新方式分享给你!

参考资料:央视大型创新节目创新之路

 

未来医疗行业的变革方向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医疗与健康行业已经迎来了巨大的科技创新与变革,这种发展趋势也让多方从中受益,包括患者、医生、研究人员、医疗行业的学生和其他相关的消费者等。此类创新与变革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时而不时地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一、人造假体技术

人造假体是为了帮助身体残疾的人群能适应生活。但是过去的假体材质比较重,对使用者来说无论是心里还是身体都是一定负担,心里觉得需要人造假体来掩盖身体的残缺,但是假体给身体带来的负重感又另使用者不愿意接受人造假体。但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们意识到人造假体并不是为了仅仅为了遮挡,掩饰。我们可以把人造假体看作是使用者的骨骼服装(exoskeleton suit),它意味着几个深层次的含义:

1.实用性:包括假体的材料的选择(重量和承受力的矛盾,材料和成本的矛盾)。

2.技术性:但完成实用性是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如何增强动作控制器的精密度以及重新打造自然直觉将最终能够在假体与人脑之间产生即时的交流才是创新真正为未来医疗产生的变革性变化。匈牙利医药未来学家米斯科称「相关企业面临的真正挑战将是如何设计能够完全效仿手与腿的复杂动作的设备」。

3.感知性:对于身体残缺的人来讲,最难过的是无法通过触觉来感受肢体对我们的帮助,人造皮肤的感应器的敏感度也能大大提高人们对人造假体的使用程度。这一些方面都是我们可以去努力的,只有当技术和创新工具并行的帮助下,才能取得重大发展。

http://www.aimniche.com/training.html

二、定制化医疗服务

医疗本身一直都是在创新中发展,所以创新应该是医疗永恒的主题。伴随的老龄化,时间的压缩,如何缩短就医时间,如果远端管控和掌握病情,提供定制化医疗服务都是未来医疗开拓的方向。

创新帮助未来医疗行业的,不仅仅是提出行业的痛点,还要帮助解决问题。应用创新思维掌握对问题、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提炼的技巧,以助培养遇事能举一反三的能力,应用创新思维学会处理复杂问题,帮您从现象分析中发现关键的问题,确定关注焦点,确立优先顺序,采取有效创新措施。比如建立医疗云照护平台,对看病或是医疗流程进行修剪增加等。

全球知名竞争力战略管理大师麦可波特新书「医疗革命」其实都是环绕「价值导向(value-based)」的观念,观念当然千真万确,他的几帖药方,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只是如何能把观念化为实质具体的解决方案,除了法规政策需要修订之外,再来就是透过医疗物联网创新解决方案来提高医疗品质、降低医疗成本,其中重要关键就是启动医疗界人士的创新思维。俗话说得好:得先机者得天下。未来医疗行业的变革道路上离不开创新!

一只小牙刷的开发团队成“美国最伟大创客”,得了100万刀奖金和英特尔的支持!

2016-06-04 金错刀

20160606-A
文\金错刀频道 李洋(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美国有一档创业真人秀节目名字叫做《美国最伟大创造者》,是英特尔公司主办的,上个月刚刚决出了本季的冠军团队Grush,当场发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这个团队成立于2014年,有3个核心成员,产品发明者,一位牙医,一位游戏专家。

20160606-B

产品的发明者(上图右),也就是Grush团队的创始人名叫王勇竞,是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担任过兼职教授,还是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之前还在飞利浦纽约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

联合创始人Ethan Daniel Schur(图左),是团队里的游戏专家,在数字3D游戏行业里有一定的名气,是数字立体化3D技术、游戏领域内公认的专家。

Anubha Sacheti,一位漂亮的儿童牙科医生。

他们从1000多个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一路披荆斩棘,在最终的决赛中战胜其它23个团队夺得冠军。除了获得100万美元奖金,还有来自英特尔公司在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支持。

20160606-C

然而他们的产品只是一只牙刷,给孩子用的小牙刷。

20160606-D 这是一只智能牙刷。发明者王勇竞博士之所以做这个牙刷,是因为他遇到了所有家长都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问题:让孩子刷牙比打针吃药还费劲。

20160606-E

尽管不是什么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但是Grush牙刷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家长都头大的问题:孩子不爱刷牙。让孩子自己刷牙他们肯定偷奸耍滑刷不彻底。

在Grush牙刷的内部,集成了多种芯片,以及运动处理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送器,通过蓝牙可以与手机相连。

20160606-1

连上手机后,安装Grush牙刷的app,就可以使用了。

Grush牙刷的重点可不是用手机遥控刷牙。Grush牙刷的app中,集成了几款很有创意的小游戏。

游戏是除了好吃的之外,最能吸引孩子的事物。

牙刷中集成的传感器,是用来玩游戏的。在游戏中,牙刷上的传感器用来定位牙刷和牙齿的位置。在刷牙时可以检测到牙刷与牙齿对应的位置。通过APP,儿童在刷牙时可以获得指导,在游戏过程中就把牙刷了。

20160606-F

这些小游戏很有趣味性比如把细菌做成了怪兽的形象,用根据app上的指示,用牙刷来打怪。怪兽出现的位置是按照刷牙先后顺序设定好的,消灭每个怪兽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根据最佳刷牙时长设定好的。

20160606-2 还有音乐游戏

20160606-3 给长颈鹿刷毛

 20160606-4

虽然这些小游戏在设计上略显粗糙,但是种类很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游戏。一边跟着app的专业指导刷牙,一边玩游戏打怪积分、赚金币。你说孩子愿不愿意刷?

这些游戏里的刷牙方法都是来自美国牙医协会的专业意见,app会收集了孩子的性别、年龄信息以及每次刷牙的数据。

孩子每天刷牙认真不认真,家长一目了然。

20160606-G

家长也可以把孩子们每天刷牙的数据上传到Grush的云端,等到带孩子去做牙科检查的时候可以给医生做参考。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安全,Grush的应用要求家长为孩子匿名注册,不用孩子照片做账户的头像。

2017年,Grush团队将带着他们的智能牙刷走上CES消费电子展的舞台。

有人说,这玩意儿会让孩子迷恋上玩手机游戏。其实,说句公道话,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不玩手机游戏,除非家长在孩子面前从来不玩手机。能有几个家长做得到呢?

这个智能牙刷虽然是在用游戏引导孩子,但游戏本身也都是些简单正面的游戏。希望孩子们都健康成长!

 

互联网女皇告诉你2016年互联网的5大趋势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http://www.aimniche.com/consulting.html

玛丽·米克尔,著名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
1998年被巴伦周刊评为"网路女皇"后,逐渐被人们熟知。

2016年6月2日,《福布斯》杂志网路版报导,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周三发布了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此份报告共包含213张幻灯片,堪称资料「金矿」,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资料,从各个国家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到美国互联网广告增长。

作为矽谷知名风投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的普通合伙人。米克尔在报告中指出的2016年互联网的5大趋势,确实给了我们思考的方向。

1.全球互联网增长放缓。
由于发达国家很大比重的用户目前已经接入互联网,所以在全球获取新互联网用户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而在欠发达国家,获取互联网用户是一件更具挑战性的事情,因为和他们的收入相比,智慧机的成本太高。
如何利用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使用者体验,增进互联网增长速度,是智慧手机公司可以思考的方向。在现实环境中,我们不断遇到各种矛盾,只有找到最优解,才能打破互联网增长缓慢的局势。

AIM-TRIZ创新工具,推荐指数★★★★★

2.“容易的”经济增长宣告结束。
过去几年,5大增长引擎动力下降:如互联网接入增长放缓;新兴国家GDP增长放缓;政府债务增长;利率大跌;全球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容易的」经济增长宣告结束。但是经济增长的放缓也为企业创造了机遇,后者借此提高效率、增加工作岗位、降低价格并进行创新。
AIM-绿色创新,推荐指数★★★★

3.图片时代的来临。
图片正变得愈发重要,使用量不断增长。相比之下,文本,特别是文本搜索的使用量正在下降。米克尔表示,未来5年内,至少50%的搜索将来自图片或语音搜索。图片的兴起与智慧机有很大关系,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使用智慧机讲故事、分享、聊天以及进行创意表达。
而在我印象中,比如我图网,百度图库等,细分越来越全面。在快速资讯发展的视觉体验的要求会逐渐上升。

4.语音输入的兴起。
米克尔表示,语音应该会成为最高效的计算输入形式,主要因为它不需要动手,也不需要看。语音适合在生活中随时使用,例如,人类每分钟可以说150个字,但是每分钟只能打40个字。随着电脑能够通过使用者提问的上一个问题以及用户的位置理解语境,媒介的对话属性适合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体验。

尽管许多语音辨识应用现在的表现还令人失望,但是米克尔称,当语音辨识的准确率达到99%时,人们将从现在的「勉强」使用语音工具转为「一直」使用它。从苹果推出的小娜语音系统,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语音辨识已经越趋完善了。
AIM-物联网创新,推荐指数★★★★★

5.消息应用成为新移动主屏。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应用可能将最终取代移动设备上的主萤幕。2016年,全球用户使用最多的应用是Facebook、WhatsApp以及Chrome。消息应用最初只是简单的社交互动,目前正逐渐增加表现方式,未来将包含越来越多与商业有关的互动。

资料来源:中国好案例

用十招打造你的创新力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长 詹长霖

有学者专家调查从1990到2011年以来全球的480项重大科技创新,运用重组式创新方法就占 65%。也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突破性创新,大多是把某个产业中行之已久的构想和概念,移植到另一个不同的产业。举爱迪生及爱因斯坦这两位创新大师所说的话来验证一下:

20160607-2

爱迪生说:他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正因为他懂得巧妙重组现有的各项技能,创造性价比更强的创新发明。

20160607-3

爱因斯坦说:「重组」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所谓「发明家」,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连结」。

20160607-1

创新不是天生的,可以后天通过对规律的思考,对事物的判断,不断地演练形成的。培养创新的方法举不胜举,关键在于实用。我总结十个简单快速的重组式创新工具激发你的创新力,让你在创新设计新产品或新服务时大放异彩!借此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并启发你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事物、体会生活和工作,养成善于思考和创新的习惯。

1.有没有:向「没有」借东西(需要创新的物件上没有什么东西?)

2.加一加:能在这个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加大、加长、加高、加宽)

3.减一减:省略不必要的(减少、减短、减窄、减轻、减薄、缩小)

4.扩一扩:功能、用途、使用领域(放大、扩展)

5.变一变:方式、手段、程式等(改变原有事物的形状、尺寸、颜色、滋味、浓度、密度、顺序、场合、时间、物件、方式、音响等)

6.联一联:把某个东西或事物连结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车展中汽车与美女)

7.学一学:就是借鉴、整合(学习模仿别的物品的原理、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方法等)

8.代一代:看看用别的工具、方法、材料能不能代替

9.搬一搬:就是移动、转做他用或是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动一下,产生一种新的物品

10.反一反:将上下顺序倒过来,说不定更好(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以及正反、里外、前后、左右、上下、横竖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物)

举上述两个创新工具案例说明如何应用:

  • 减一减较经典的案例要属常年盈利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他们把空姐减少一些,这样的话,飞机票价格就降下来了。因为美国人工费用那么高。然后不提供饭食,既空出两个位置,又降低了成本。其实航空食品非常贵,因为要保鲜,另外包括加热的设备这些都需要采购的,完了之后还有打扫卫生,整个成本也是比较高的。然后维修的费用非常低,因为所有的飞机都是737。飞机工程师的费用也很高,全部采用737以后,保证了财务成本也很低。所以从经济学的经营曲线来看,劳工的效率非常高。本来50架飞机,只要存一定的备件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各方面的成本就降低,规模也上来了。现在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泛美航空公司都做不过它。

20160607-4

  • 反一反将电扇的吹气原理颠倒一下,从吹气变成吸气就可以发明出吸尘器和抽风机了。

20160607-5

创意是创造生意的源泉是否具备创新精神乐于用各种方法思考才能练就创新金身无敌神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