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fang」的全部文章

產業轉型不可不知道的事!

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詹長霖

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國際和國內經濟、科技等發展現狀和趨勢,通過特定的產業、財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對其現存產業結構的各個方面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調整必不可少。在新科技不斷湧現、產業正站在十字路口的當下,我們該如何面對物聯網的未來?

在物聯網時代的大趨勢下,我認為產業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物聯網強調的是什麼?

物聯網首先要求硬體與網際網路實現連接。不同設備間實現互聯本身,也是一個大的市場和必須要實現的基礎,但僅僅是把感測器連接到網際網路,並通過智慧手機進行控制,不能保證其商業化的成功。

曾經就任美國白宮物聯網領域總統創新研究委員的LEE Seok-Woo副局長表示,「在物聯網上綁定設備本身不重要,比如可以把冰箱和手錶進行連接,但沒有什麼價值;應該關注設備連接之後,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新服務上。物聯網商業的構成由四部分組成:從最底層的硬體,到上層的網路、資料分析、服務等。越往上,其附加值就越大」。如果仍然將軟體和服務視為提高智慧手機銷量的一種手段,前途會變得渺茫。

所以你可以看到日本軟銀(Softbank)會銷售一款遠低於成本、售價為19.8萬日元的情感機器人「Pepper」;而亞馬遜則推出了一款售價僅為五美元的智慧硬體「Dash Button」,在家按一下該按鈕,就可以配送礦泉水、洗滌劑等500多種生活用品。這種令人無法相信的售價能否讓企業獲得利潤,非常值得商榷。沒錯,這些產品並不是依靠銷售產品來獲利,而是使用者使用該產品時產生收益。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公司的副總裁表示,「硬體企業如果要在物聯網時代生存下去,就得有免費贈送冰箱的魄力」。換言之,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軟體以及服務,而不是傳統的硬體。所以把握物聯網,不是把握硬體,但又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硬體,而是要把握硬體可以發展的智慧服務。如何以〝硬體+軟體〞為中心點,把更多產業串起來,這就是新的機會!

比如日立製作所的超小型感測器的應用就是個成功的物聯網案例。這項搜集產品所有零部件資料的技術,是由一顆米粒大小的超小型半導體材料的感測器貼附在產品上實現的,它能瞬間感知金屬等材料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資料可用於改善產品功能和防止故障發生。也許你覺得它能在汽車、工業機械、建築、工程等領域應用。但在醫療器械領域,該感測器也有望用於監控病人手術時往其體內輸送血液的供血泵的運轉狀態。小小的感測器,基本將各個產業串在了一起。

物聯網除了要求硬體與網際網路結合,還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就是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
今年3月,AlphaGo與世界棋王的對弈掀起AI浪潮,當你在某個問題上,你有龐大的資料,而這個資料很有價值,可以轉換成電腦可以使用的知識時,它就可以透過電腦自動學習產生智慧,AlphaGo恰恰證明了這件事。

AlphaGo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工智慧時代,透過資料訓練電腦自我學習的方法,這其實在生活裡通通都有,例如在用Gmail時發現垃圾郵件被篩選掉了;Uber知道什麼時候要依據車子的調動狀況來調漲車資。所以創業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網路,網路是透過寫程式。而你的程式加上網路,如果未來可以取得資料,用上機器學習的方法,你會取得下一代科技,在各行各業發展智慧服務。

所以物聯網時代下,產業轉型靠什麼?靠以硬體做支撐,軟體以及平臺服務做前線,獲取大數據進行分析,再透過資料分析訓練電腦自我學習的能力。物聯網的未來必將是跨業跨領域的,單線發展的產業轉型不會成功。

建議課程:創新解碼智慧製造智慧物聯網創新工作坊

日本馬桶正醞釀一場新「革命」

各地課題做貢獻的時代似乎即將到來。一直以來,日本廠商的馬桶開發一直追求「舒適」和「節水」,而今後的著眼點或將轉向如何提高生活品質和貢獻社會。不久的未來,在封閉的廁所空間究竟會發生怎樣的革命?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日本廁所及馬桶研發的第一線。

廁所變「健康診斷室」

20151126-3

日本TOTO(東陶)綜合研究所位於日本神奈川縣茅崎市。這裡擺放著一台力爭在2020年左右投入實際應用的馬桶試製品。看起來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馬桶,不過卻承載著研究所所長福田幸弘「將自家廁所變成健康診斷室」的夢想。

這個馬桶可以通過測定糞便中所含特定氣體的濃度,了解腸道的健康狀況。福田所長説:「造成糞便臭味的氣體與腸道細菌的狀態密切相關」。如果幫助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的有益菌多,糞便中所含氣體就會變少,也不會很臭。而如果腸道環境差、産生毒素的有害菌變多的話就會産生很重的臭味。

由馬桶測定的所含氣體濃度的數據可以通過雲空間進行管理。福田所長表示:「希望(測定的氣體濃度數據)能像身體脂肪率一樣成為健康的晴雨錶」。如果將其與體溫和血壓等通過其他健康設備獲得的數據相結合,將有可能用於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TOTO計劃與IT及醫療相關企業合作,實現産品化。

馬桶發電不是夢

「難道不能將馬桶變成一套發電設備嗎?」日本大型潔具廠商驪住(LIXIL)的R&D本部負責研發工作的石井久史萌生了這樣的念頭。

人們上完廁所後都要放水沖洗馬桶,如果在出水管內裝上一個帶小水車的發電裝置,馬桶則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小型「水力發電站」。如果能將所發電量儲存到蓄電池中,就能在停電等情況下,在一定時間內供電。這樣的話,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能照常且安心的使用廁所。這就是石井的點子。

該公司在研發夥伴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進行了反覆的實證實驗。結果成功在男士用小便器上實現了2瓦特瞬間發電量,而在馬桶上獲得了1瓦特的瞬間發電量。石井表示:「(這將)能有效利用起之前白白浪費掉的能源。」

回顧日本馬桶研究和開發的歷史可以發現,節水技術和溫水洗凈坐便等提高舒適性的技術是兩大主題。1970年後,由於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加,應對水量不足的對策變得尤為重要。1975年前馬桶每次沖洗用水量為20升,而如今已經能達到低於4升。

「無水廁所」助力農業

TOTO使用超級計算機分析馬桶表面水流後,在水流方式和內部形狀上下功夫,開發出了更易於清除污垢的沖洗方式。

不過,僅靠類似視角或出發點的技術研發,馬桶等本身的進步與革新的餘地已越來越小。在日本,帶溫水洗凈的馬桶的普及率已接近80%。要想創造出新的價值,需要將技術與健康、能源等此前從未有過的全新想法相融合。

例如,驪住就把「無水廁所」的概念帶到了與日本相距甚遠的非洲肯尼亞。驪住稱這將有利於當地的農業改革。

所謂無水廁所是指在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也能設置和使用的廁所設施。在馬桶等下方將採用把固體物和尿液分離的構造。

通過分離尿液和糞便,將不易産生氨臭味,也能使排泄物更易處理。糧食不足已成為肯尼亞的一個社會問題,如果能將排泄物發酵製成肥料,將有助於形成穩定的農業生産。

如果在肯尼亞的嘗試獲得成功,就可以把在日本想不到的商業新模式推廣至發展中國家。而隨著技術開發所涵蓋領域的擴大,也將為企業鋪開業務提供無限的可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若杉朋子

比WiFi快100倍的無線技術 用光傳輸信號

人們對網速的要求,沒有最快,只有更快。Li-Fi,作為一種目前使用廣泛的WiFi替代技術,現在終於要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

20151126-2
愛沙尼亞一家名為 Velmenni 創業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這種超快網路傳輸技術,目前已在辦公室和工業環境中進行測試。這項新技術速度有多快?Velmenni公司表示,Li-Fi的速度將是WiFi的100倍。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衡量,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可能比我們現在在視頻網站看線上電影的速度都要快。
Velmenni 在測試中所使用的Li-Fi技術能夠以最快1GBps的速度發送資料,這一速度是目前WiFi網路的100多倍。事實上,Li-Fi是一種類似於WiFi的無線技術,不過它藉助室內可見光通訊(VLC),能夠以非常快速度來進行資料的發送。Li-Fi 技術是由英國愛丁堡大學Harald Haas 教授發明,相比WiFi,它擁有多項競爭優勢。

20151126-1
 
首先,就是安全性更高。Li-Fi 能夠在本地網路傳輸中具備更高的安全性,並且由於光無法穿透牆壁,因此這也就意味著不同設備之間「干擾」就相對較少。此外,Li-Fi最大的競爭優勢可能就是它的資料傳輸速度。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環境下測出的Li-Fi傳輸能夠達到1GBps。
「我們正在不同產業環境做一些實驗性測試,在這些環境中,我們可以使用可見光通信技術。」Velmenni 公司首席執行官Deepak Solanki表示,「 目前,我們已經針對那些需要光來進行資料傳輸的工業環境設計出了一種智慧光解決方案。我們也正在跟私人客戶合作來測試這項技術,我們為他們搭建了一種Li-Fi網路,來接入他們的辦公場所網際網路。」
儘管如此,Li-Fi 可能在短期內還無法徹底取代WiFi技術,這兩項技術可能會同時存在,從而創建一種更有效的網路。如果測試成功,Li-Fi網路將在未來3-5年時間推向大眾消費市場,讓普通消費者能夠利用其家用燈泡來接入網際網路。
在Li-Fi大規模應用之前,這項技術需要做進一步的改善,使其能夠相容目前的設備。「創建一種Li-Fi全新的基礎設施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需要將我們的系統與現有系統相整合。」Solanki表示。Li-Fi技術發明者Harald Haas表示,未來每一盞 LED燈泡都可以充當WiFi的替代品。在TED演講中,Haas 稱目前的基礎設施適合對Li-Fi做整合。
Haas表示:「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每一個照明設備中加入一個微型晶片,這樣它就能夠具備兩個基本功能:照明和無線資料傳輸。在未來,我們不光將擁有140億盞燈泡,我們可能還將以一種更環保的方式搭建140億個Li-Fi網路。」

來源/Inside:騰訊數碼